2009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对外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我国实现陆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重大突破。2010年,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新发现了储层约185m厚的钾盐第二找矿空间;在湖北江陵地区,钻探发现了深层富钾卤水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立项成功。研究室有多个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些只是资源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近年来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结果,是支部全体党员结合地质科研工作创先争优兑现的承诺。资源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党支部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把支部建设作为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科研与党建两结合、双促进,不断创新与推进了地质科研党支部的建设。 一、结合地质科研实际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资源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党支部承担的“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地调项目,工作区在祁连山南缘高山冻土地带,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高寒缺氧,条件艰苦。项目参加单位最多时达到16个,人员近50人,野外施工期长达5个多月,每天3班轮流作业,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如何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多学科、多单位的科技攻关,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钻探施工和科学研究任务,党支部创造性地将上级对支部工作的要求与野外科研一线工作相结合,成立了野外临时党支部,为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党员提供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园地、一个业务交流的平台,团结了不同单位的干部职工,凝聚了力量和人心。野外地质科研工作建立临时党支部,结合科研工作做好党建工作,体现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存在,探索出了一条地质科研单位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 钾盐项目组多年来一直在新疆地区开展找钾工作。近年,钾盐项目组在新疆拜城地区开展野外钻探施工任务。冬季钻探现场气温低、施工难度大、参与单位及人员多、党员相对集中。钾盐项目组根据自身承担科研任务的特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新疆拜城地区成立了野外临时党支部暨拜城党小组。钾盐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暨拜城党小组的成立不仅大大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而且有效带动了各方力量,并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与技术难关,有力地推动了科研与地质调查业务工作。 2011年,钾盐项目组在湖北江陵凹陷开展富钾卤水勘查。为取得更大找矿突破,在得到江汉油田荆州采油厂、江汉油田钻井二公司、锦辉(荆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支持后,项目参加单位在钻探施工现场联合成立了钾盐项目组江陵野外临时党支部,为最终实现高富钾卤水的找矿突破发挥了应有作用。 二、结合业务队伍建设丰富科研支部活动方式 临时党支部把保证项目任务完成并争取找矿突破作为核心任务,紧密结合野外工作特点和党员干部实际情况,以灵活的方式开展支部活动。一是以组织的温暖关怀人。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单调的生活,临时党支部把人文关怀作为重要内容,着力营造家的温暖氛围,密切关注项目组人员的思想情绪和身体状况,定期谈心交流,改善伙食、交通、住宿等生活条件,确保全体人员精神状态积极向上,身体健康得到保证。二是以丰富的活动凝聚人。党支部建立了野外活动室(帐篷),工余时间组织开展学文件,看电视,读好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E-mail、QQ等互相交流工作和学习体会。组织适宜高原环境的台球比赛,因地制宜地开展雪地足球、堆雪人、冰上垂钓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了野外工余生活,营造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是以党员的模范带动人。党支部注重树立野外科研工作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项目负责、总工、组长等中青年专家以自己扎实精湛的工作技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地质精神给项目组的年轻人树立了鲜活的榜样。临时党支部弘扬他们扎根野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献身地质事业的精神,号召党员和科技人员以他们为榜样,自觉战胜野外科研工作中艰苦、困难和寂寞,努力完成好野外科研任务并取得野外工作突破。 三、结合找矿突破创先争优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 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党支部结合科研任务和项目进度,落实所党委确定的六个“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进。一是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临时党支部注重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度,逐步调整充实支部委员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学习、民主讨论等制度,使临时党支部“设在野外但工作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支部注重开展特色活动,加强思想交流,提气鼓劲,保证项目稳步推进;在急难险重的关口,支部迅速反应,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战斗堡垒,攻坚克难。二是广大党员在野外科研生产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做表率。在临时党支部的凝聚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带动下,项目组成员积极钻研业务,认真工作,磨练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质,有力推动了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也成长起来,2010年9月20日习近平副主席到部视察指导工作时,支部青年党员黄霞同志作为基层党员代表,汇报了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 这几年,支部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在我国陆域永久冻土带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重大突破,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首次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也使我们国家成为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域冻土带钻获“可燃冰”的国家。钾盐项目组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深部卤水新储层,大大拓展钾盐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在湖北省江陵地区与荆州市政府及锦辉公司合作,发现高温高压高盐度的富钾卤水矿,江陵富钾卤水矿的发现,是由钾盐项目组专家引领项目技术攻关,由企业投资,实现找钾突破,是落实国土资源部新形势下“建立找矿新机制,实现找矿突破”要求的一个新范例。项目组临时党支部,在地质科技创新工作中让党旗熠熠生辉,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野外地质科研工作中做好党建工作,体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地质科研任务完成和突破。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的体会是:一是在野外科研工作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有效地适应了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地质调查的业务特色。创新了地质工作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二是野外临时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有效地将党建工作延伸到野外地质科研一线,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艰苦、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困难,为完成地质科研任务提供了精神食粮,丰富了新时期地质党建工作的内涵。三是野外临时党支部探索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项目为平台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基层党支部建设既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党建工作的难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多单位尤其是与系统外单位联合开展地质调查和科研业务,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各项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临时党支部把特殊的经济法律关系聚集在一起的十多家合作单位团结到坚强的党组织周围,形成新的凝聚力,走出了党建的新路子,探索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