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空仪室党支部隶属于航遥中心物探部党总支,由物探部空勤仪器室和勘查室的党员组成,主要承担着航空物探测量飞行、航空物探测量仪器集成与研发、设备维护、数据处理及飞行保障等工作,是航遥中心野外飞行生产任务完成的核心力量。多年来,在中心党委领导下,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支部建设。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发扬石磊精神、打造钢铁支部”为目标,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和职工深入学习石磊同志先进事迹,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航空物探调查事业贡献力量。
一、坚持学习,理想信念不动摇
一个支部要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就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学习,坚定信念,才能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政治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最高理想和具体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我们空仪室党支部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文化,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和激励党员干部职工。
航空物探飞行工作非常辛苦,而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我们是党和国家地质找矿事业中唯一的“空军”部队,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我们要求,支部的每一名党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份责任的光荣与伟大,不断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注意在工作中检验自己,在本职岗位上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在每一名新职工加入到航空物探这支队伍中时,我们都会首先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给他们讲航空物探工作的重要性,讲石磊的故事,讲马佗的事迹等。同志们常说:“航空物探工作是一项英雄而豪迈的事业。”正是这种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航空物探人为地质找矿事业奋斗终身,创造了航空物探工作中的多次辉煌,也磨练了空仪室支部党员们的坚强意志,造就了这支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冲的上、打得赢的优秀队伍。
二、学习榜样,野外生产结硕果
2008年6月,我们支部的石磊同志在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执行航空物探调查任务时遭遇了飞机失事,机上飞行员当场牺牲,石磊同志身负重伤,但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在经过5个月的短暂治疗与休养后,不顾劝阻毅然重返蓝天,满腔热情地投身到航空物探调查工作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石磊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人感动,更给人力量。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激励、感染和带动着支部的所有党员和职工。学习石磊同志的精神成了支部内部所有党员的习惯,争当石磊式的优秀典型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作为同支部工作和生活的战友,我们支部的党员都自觉地以石磊同志为标杆,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忘我的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肯吃苦、有担当、能奉献。大家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所在的支部感到自豪和骄傲。
强有力的团队为野外的生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在人员设备不足、任务量超大的情况下,支部党员们积极准备测量设备,精心组成生产实施,保证了中心每年40至50万测线公里的生产任务完成。野外生产任务一个接一个地完成,而新的工区又一个接一个地展开,支部党员们一人顶着两个干,一干就是七八个月,却毫无怨言。今年以来,支部集成、制造新测量系统15套之多,改装测量飞机十多架,数量与难度都创造了中心历史之最,有力地保障了地质大调查、海保、矿保专项、国家863等各项生产、科研的测量任务。支部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系统”最重要的研究主体,积极自主创新,成功地完成该重大项目4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配合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成功地完成新研制系统的试生产,使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统的研究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实现我国在航空物探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
三、创先争优,支部建设激活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空仪室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和中心党委的指示要求,以“发扬石磊精神、打造钢铁支部”为目标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中积极发动党员们认真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争做石磊式的好党员。为保障学习活动和工作紧密结合,支部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将支部成员的力量凝聚到忠实履行职责、做好工作上来,凝聚到推动技术进步、把握正确方向上来,凝聚到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争当创先争优模范上来。由于野外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大力推进野外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规定支部党员出野外,只要时间超过一个月且党员人数超过两人,就必须组成野外临时党小组或党支部,切实提高野外工作的战斗力。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核工作,积极发展和培养新党员,切实为这支钢铁队伍保障充足的活力和战斗力。近年来,空仪室党支部获得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先进党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党组织、航遥中心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所在的空仪室、勘查室多次获得中心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