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科学考察是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太平洋上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需要远洋航行1.5万海里,历时120天,科考项目涉及学科和专业技术方法较多,探索性强、精度要求高。由于航海作业时间长, 气候海况和工区环境复杂多变,海上作业难度较大,科考队员常常面临晕船、孤独寂寞、思亲痛苦等多重身心考验。如何确保全体科考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2011年首次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出色完成了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海试警戒、保障以及7000米海试选区等任务。2012年作为“蛟龙号”7000米深潜试验联合编队成员,克服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过往商船多等困难,为“蛟龙号”海试提供详实、准确的环境测量数据,圆满完成海试警戒保障任务。在完成科考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临时党委建在船上”的实践探索,将临时党委建在远洋科考第一线, 将科考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为全面完成科考任务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主要的做法和经验体会有:
(一)临时党委建在船上,是确保完成科考任务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海洋六号”船执行大洋科考任务,实行临时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临时党委成员既是领导核心成员又是甲板、轮机、调查部的主要负责人。临时党委参与研究制定调查工作计划,在每个航段和重要工作时段及时召开党委会议,针对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汇聚集体智慧,研究部署工作,落实活动安排,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实现了党的工作无缝覆盖,有效地应对了海上生产的复杂问题,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攻坚克难、创先争优,是确保完成科考任务的技术保障。为提高科考队员的专业素质和调查能力,临时党委把创先争优融入各项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活动,引导全体科考队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俗话说,海上行船七分险。海洋六号新船面临着新人、新设备、新任务得磨合,在远洋航线、海况复杂多变的深海大洋中安全航行并实施海洋地质调查,更是对技术、能力和意志的全面考验。为提升队员业务能力,临时党委充分发挥团队中人才资源优势,开设海上讲堂,请参航的技术专家做专题讲座,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互相学习。为应对机器突发故障和海上外来安全威胁,临时党委组织科考队员开展岗位练兵、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和逃生、防海盗演习、实弹射击演练等,提高船员抢险排难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每当遇到机器故障、险情时,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奋力抢修,完成货梯改造、抢修柴油机曲轴漏水、绞车滑轮修复等故障几十次,确保了大洋科考任务顺利完成。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大洋科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2011年7月1日,远洋航行的“海洋六号”船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临时党委组织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太平洋上,面对鲜艳、庄严的党旗,背靠大海,头顶蓝天,在船直升机平台上,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以这一特殊的方式提醒党员在海外执行任务应尽的义务。党员同志们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十一”前夕,临时党委抓住祖国62华诞的难得时机,组织开展了集体向祖国亲人问好活动,号召每一位科考队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书写一句对祖国的祝福语。51岁的普通轮机工人写道:“走出国门才知道国家的强大,中国,我永远爱你”!27岁的工程师写道:“作为一个出海人,我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豪!”65个祝福通过报纸刊出,向祖国亲人传递了来自太平洋的生日祝福!“海洋六号”船临时党委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了科考队员爱党爱国热情,在120天的漫长航次中,队员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为大洋科考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120天的孤船远征,远洋科考队员们心理疲惫,思乡情浓。临时党委非常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采取各种措施调节海上生活,舒缓烦闷情绪。成立以各部门长为委员的伙食委员会,密切关注队员的饮食要求,不断改善伙食,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利用船上的电视系统播放录像,每日摘抄新闻上传到船域网上,沟通信息。临时党委成员、船长亲自担任网络版主,在BBS论坛上为大家解疑释惑,提供服务。组织开展集体生日晚会,科考队员们自制生日贺卡,以下潜入海经受考验的印章为礼物,为恰逢生日的队员送上真诚祝福。组织乒乓球赛、棋牌比赛等活动,丰富海上生活。中秋佳节倍思亲,广海局党委不惜化重本钱,让科考队员与祖国亲人进行跨越太平洋的视频对话,慰藉了科考队员们的思乡之情。“海六”牌月饼、猜谜套圈游园、甲板品茶赏月等活动,让科考队员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
(五)开展新闻宣传、注重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大洋科考内涵和成果。为加深社会公众对海洋地质事业的了解,传播中国开拓深海大洋,履行国际义务,发展海洋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广海局积极组织开展对大洋科考的新闻宣传,邀约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记者随船进行跟踪报道,使“海洋六号”在万里之外的茫茫大洋上一举一动都备受国人关注。临时党委鼓励科考队员们利用工作之余,开展科考日记和“共享日记、家书”活动,60多名队员120天远航共创作400多篇日记,真实而富有感情地记录科考途中的工作、生活和情感,记录下远洋的重重磨难、成功喜悦以及对祖国家人的大爱真情。这些新闻报道和日记,既是远洋科考的客观记录,也是富有特色的海洋地质精神文化成果,丰富着科考工作的内涵。《海洋六号2011—中国大洋第23次科考纪实》的编辑出版,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拓海洋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而无私奉献、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大洋科考的重要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