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给“老地质”们一个温暖的家

——记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宜昌基地党总支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彭桂梅 发布时间:2011-08-01

彭桂梅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宜昌基地党总支针对离退休党员人员多的特点,围绕老同志关心的热点问题,宜昌基地党总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思想工作力度,加强文化建设,让老干部、老职工找到了家的感觉。

  让老干部老党员各得其所

  2009年,宜昌地质调查中心主体搬迁至武汉,更名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宜昌则作为生活基地和业务基地。为进一步理顺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武汉地调中心决定成立宜昌基地党总支,92名离退休党员、5名在职党员,归属三个离退休党支部和一个在职党支部。

  根据离退休人员的特点以及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党总支在做好服务和组织管理上下功夫,促使不同经历、不同需求、不同性格的老干部、老党员各得其所,过好组织生活。结合不同阶段学习重点,党总支提出了切合老同志实际的具体要求及工作思路,组织党员展开不同形式的研讨和交流,提高了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根据中心党委统一部署,党总支结合离退休工作实际,研究确定了离退休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方案、“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带头”内容,92名离退休党员全部签订了党员承诺书。

  努力为离退休职工办实事

  2009年宜昌地质调查中心主体搬迁武汉后,很多离退休职工忧心忡忡,担心单位将他们丢在宜昌不管了,情绪很不稳定。党总支以及各个党支部作了大量政策解释工作和思想稳定工作,实现了中心主体的顺利搬迁,在维护中心改革、稳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党总支委员及各个党支部委员经常与群众进行沟通,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近两年离退休职工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很高,有的人甚至声明要上访。在这种情况下,党总支多方了解情况,学习国家有关工资待遇文件精神,专门召开党总支会议和各党支部会议,向大家传达精神、解释情况,并针对个别问题作了大量的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安抚、平息了职工情绪。在基地小区道路维修期间或每逢雨雪天气,党支部都派出专人守在路口,帮扶行动不便的老同志。

  为了丰富离退休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宜昌基地党总支创办了《桑榆园地》,让老干部、老职工有了学习沟通、抒发感情、施展才华的舞台。开设“职工之家”,成立了老科协、书画研究会、门球协会等。2009年7月1日,党总支组织7个文艺节目参加了武汉地调中心的庆祝建党活动,获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2010年7月1日,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参观现代企业,感受宜昌巨变”活动,参观两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开拓了离退休党员的视野。

  2011年6月25日,宜昌基地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文艺联欢晚会。老干部、老党员们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认真准备、精心排练,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讴歌党90年的丰功伟绩。

  有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

  宜昌基地的党员们大部分是曾经战斗在地质一线的“老地质”,他们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一批老专家退休后仍然不忘为地质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汪啸风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地层古生物领域取得了瞩目成绩,为我国申请到第七颗“金钉子”。此外,关岭生物群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这支队伍里,还有许多助人为乐的党员。2010年4月玉树地震,短短两天时间,168位老同志捐款2.7万余元。李显仪、欧阳瑞夫妇在工资收入不高、女儿癌症晚期、家庭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毅然拿出2000元善款捐献灾区。

  宜昌基地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作为宜昌市老科协首家基地分会,在服务社会、献计献策、科普宣传等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两次被评为宜昌市老科协先进基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