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区调路上党旗红

——记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三分院党支部

来源:广西地调院 作者:黄 强 发布时间:2011-06-20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临近的日子里,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三分院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现场到处是—派繁忙景象。24名队员在广西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三个项目、1∶5万2896平方公里的六个图幅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同时铺开,他们以分院党支部战斗堡垒,实现了完成任务过半,创造了在短时间内投入人员少、完成同类项目最多的纪录。以默默无闻的工作为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这面广西地矿局先进党委的旗帜增辉。

   6月15日,当我们来到这个有队员22名,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年龄32岁的三分院中,真正感受到了这支团队在有6名党员的党支部周围,形成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

   开展1:50000和1:250000区调工作是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正在与国际接轨的一项紧迫的地质工作,为些,近几年来,区调项目和其他地质工作日渐增多,三分院的工作任务都处于满负荷状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4月下达用两年多的时间开展1∶5万贵台圩幅、小董幅、陆屋圩幅、大寺镇幅、大垌圩幅、平吉圩幅区域地质调查后。2011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又下达了用3年的时间开展广西1∶5万大录圩幅、大直圩幅、那梭圩幅(北半幅)、防城幅(北半幅)区调工作。

   周府生作为支部书记、分院长,面对工作量如此浩大而技术人员又非常紧缺的野外作业及技术管理,深感责任重大,心想:唯有拼尽全力,用心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大录区调项目和小董区调项目分别位于广西南部的10多个山区腹地,工作线路地形复杂,路线要穿越山岭、树林、草丛。因此,他更感到抓好管好并带好这支团队对多项顺利开展的和艰巨性。

   为保证在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生产任务,支部凝聚大家的力量,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增加人员又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分院党支部发动党员推进人员在项目内的交叉兼职工作,同时把区调项目划分地层组、岩浆岩组、构造及变质岩组和综合研究组四个大组,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分别进入各组,支部书记、分院长周府生进入岩浆岩组,总院副总工程师、项目负责、分院技术负责张耿进入构造及变质岩组,他俩还同时进入综合研究组,今年7月将转为正式党员的地质工程师李广宁担任地层组组长,入党积极分子、汽车司机龚建涛与另一名司机担负起后勤工作。

   说起他们的领头羊周府生,大家为之自豪。这些年来他带着他的团队完成1∶25万南宁、凭祥、谅山、北海等四幅区调项目、《广西1∶5万小董测区(六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之子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矿自然重砂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磷矿预测专题》中的三个子课题等社会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并参加了广西白龙、广西防城港、广西平南三个国家核电站项目的专项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广西1∶25万玉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方法应用研究》获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三分院获得获得2008-2009年度全区“学习型组织十佳标兵班组”光荣称号;分院编写的《广西1∶25万凭祥市、谅山市(1/3幅)幅区调修测地质调查报告》及《广西1∶25万南宁市、北海市(半幅)幅区调修测地质调查报告》2009年经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评审,两份报告质量分获优秀级及良好级;2010年该分院在参加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2010年度新开项目设计审查会上获得优秀级的好成绩。

   据同事加快,记得小董区调项目开工初期的2010年4月,他和技术负责张耿每天奔波忙碌到深夜,白天爬山涉水深入山区腹地搞调查,晚上挑灯夜战翻图纸、查资料、谋布局,对线路为项目有序铺开当马前卒,连续的劳累,他们强忍了,用激情和干劲地投入工作。

   作为院副总工程师和分院的技术负责人的张耿,深感的重要性。一次承担多个项目是从未遇到过的,一个技术人同兼多项工作也是没有的,一定要稳打稳扎、保质量、抓进度,要使质量和进度跟上去,才能完成任务过去用同样时间完成七、八倍的工作量。张耿明白,成败在技术和效率,抓好技术带新人是关键,于是为加强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的技术学习,掌握要点,又亲自带头结合现场特点、专门详细介绍如何操作如何填写各种数据等,教他们在实地如何观察研究地层层序、厚度、接触关系、岩性,可能含有的化石及产出状况、标志层,含矿层及其变化等,并确定或阐明地层时代,以及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这样让所有队员迅速提高技术水平,过去用6至12个月才能出师的新生,在他和队友们的调教下,只用了3个月就能独立工作了,为有序地快速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去年6月,针对野外区调工作的进度,张耿带领4个小组在小董一带同时工作,由于图纸上的标出的小路与实际不同,在山谷丛林中,几乎没有图上所标的路段,为了不影响进度,4个小组按预期的线路平行穿越,在天气炎热,烈日当空的草丛之中,大家全副武装,绑上裤腿,砍草开路,工作还没开始,就已经挥汗如雨了,就这样,他们边砍草开路,边控制地质体及重要界线,追索标志层组合,测制构造地层,采集各类样品……推进了3公里已夜幕降临。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才推进了3公里,这让大家很不服气,有的队员还想继续干,但为了避免晚上受毒蛇等野兽的侵袭,张耿决定撤回休息,第二天绕道从另一工作点推进。

   地层组组长李广宁一名预备党员,他今年7月份就要转正,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养成了热爱区调,善于发现的性格,在敲打出的诸多不起眼石块中,他会从中找到许多新发现,为地层年代的划分和地质找矿提供实物线索。他自己患有痛风病,由于痛风病要避免过度劳累,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同事都劝他注意休息,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痛风并不是病,在工作中的锻炼反而可以减轻。有几次,他在工作中突然天气骤变,层层细雨已经变成倾盆大雨,雨借着风势,向下狂泻,他没有穿雨衣,身上的衣服已全部淋湿。携带的雨伞不起作用,此时,他和同事唯一要保护的是随身带的掌上电脑,因为掌上电脑记录的是野外区调采撷的数字,是他们的心血,他们宁愿变成“落汤鸡”也不能让掌上电脑受浸水。

   党员的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了队员们,技术员姜涛为了不影响工作,姜涛推婚期,演绎了一段动人的情缘。今年26岁的姜涛,在双方家长的商议下与在桂林的未婚妻决定5月1日结婚。幸福的日子很快来临,可姜涛一边高兴,一边发愁。区调任务如此之重,工期却很短,他说: “在这个节骨眼上办婚事,不是给工作拖后腿么!几番思考,姜涛向未婚妻地袒露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婚事是小,工作最要紧!”未婚妻表示理解,家人也同意推迟了婚期。未婚妻那头还在处理婚礼取消事宜,姜涛已经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又一次与同事一道野外一线。

   入党积极分子龚建涛,是一名年轻的司机,他除了按时接送技术人员到目的地外,还和另一位师傅一道,负责后勤工作,当起“厨师”。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看到我们区调队员回到驻地时的饭量都在四两以上,顾不得他们太辛苦了,每天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不顾酷暑严寒的为地质工作做贡献,我尽自己所能做好本员工作搞好后勤服务,让他们安安心心地工作,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要为大家服务好一天!”他平实的语言,诠释了他不平凡的工作;他以细心体贴感动着每一个一线队员。

   在大山里,地质工作者在这里穿梭,一步一个脚印,有那些既惊险又刺激的工作,白天披荆斩棘,穿越路线,区调野外作业是辛苦而又危险的,但每当看到党员在危险的时候总是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时,让常常经历危险的队员们有了主心骨,在发生惊险的时刻养成了沉着应战的性格。有一次,在野外工作的谭勇然遇到惊险的一幕。“那天我和同事采样时,看见泥土里露出一块特别的石头,于是我就用地质锤子去挖,结果‘当’的一声,把我吓呆了,可能是战争时期留下但没有爆炸的炸弹。”谭勇然说,那个铁东西的外壳长满铁锈,形状有点像是个炸弹。看着这枚炸弹,谭勇然没多想,就小心翼翼在炸弹旁做了标记,向上级组织报告。他总担忧会有人不小心碰到那枚炸弹引起爆炸,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只能告诉别人不要随意对炸弹进行移动或撬挖,以免发生爆炸,并尽量退到远处的平安地带。又与同事绕道附近的灌木丛中,继续开展工作。

   三分院的队员们就是这样用坚定的脚步踏遍广西的山山水水,多次创造了区调史上的奇迹。他们在但承担广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为摸清本广西重要矿产资源“家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同时还开展了广西平南国家核电站项目的专项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编写的《广西1∶25万凭祥市、谅山市(1/3幅)幅区调修测地质调查报告》经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评审,该报告质量获优秀级;编写的《广西1∶25万南宁市、北海市(半幅)幅区调修测地质调查报告》获良好级;获2009年度、2010年度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先进集体及先进分会;并获得2008-2009年度全区学习型组织十佳标兵班组光荣称号。2010年分院在参加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2010年度新开项目设计审查会上获得1优2良的好成绩。在2010年1∶5万古美四幅区调项目野外验收中获得2优2良的好成绩;支部书记周府生同志连续几年都被院党委授予 “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所在支部被院党委授予度 “先进党支部” 光荣称号。

在驻地上党课

野外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赶任务

开展野外区调工作

技术负责人、党员张耿(右二)与队员在野外休息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