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奉献 一路收获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矿业权实地核查党支部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赵 琳
发布时间:2011-04-08
党的先进性要靠每个党支部把每个党员凝聚起来,用每一个党员的行动来体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党支部,就是这样一个凝聚力量践行党的先进性的集体。
临时党支部凝聚起优秀业务团队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是国土资源部2007年在矿产资源领域启动的三项基本国情调查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唯一项目支撑单位,具体负责落实全国范围内核查工作部署、技术培训与指导协调以及成果汇总与综合工作。
作为地调局重要的基础业务支撑单位,发展研究中心自组建以来承担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大量研究任务。在业务量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又承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人员抽调十分困难。发展研究中心总工谭永杰承担了项目总负责的任务。他决定采用新模式来组建项目办,即发展研究中心仅配两名专职人员,其余人员根据项目进展在中心内部选调优秀业务人员,再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一支优秀业务支撑力量,共同组成高效运转的项目办。
创新总要面对挑战。第一个难题随之而至:这些临时抽调的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而且任务繁重,承担矿业权实地核查的任务后,工作量大大增加,收入却不见上涨,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他决定借鉴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经验,在经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同意后,把项目办建成一个临时党支部,在业务团队开展项目工作期间,经常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结合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对我国矿政管理、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意义等业务话题,对大家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使大家不再把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当成一个单纯的业务项目,而是具体践行党的先进性的实实在在的活动。
把先进性融入到项目设计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矿业开发虽然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生产组织上,都还处于粗放阶段。为使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开发更为现代化,国土资源部先后采取了储量动态管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这一切均要以真实可靠的矿业权数据为基础。要摸清矿业权的真实数据,就要对全国的矿业权进行系统的实地核查。
但是,多年来养成的思维模式形成的惯性依然存在:基层矿政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对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积极性都不高,基层管理部门认为是在给基层找事,矿山企业更是担心部借此挑问题、出难题,甚至会以此对企业进行处罚。
面对这种情况,技术要求如何制定、地方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谭永杰决定将前期调研与说服工作结合进来。
于是,在2007年项目启动阶段,谭永杰以不怕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在全国开展了高强度的调研与说服工作。到矿政管理部门,他强调实地核查是推动矿业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基础;到矿山企业,他强调真实可靠的矿业权数据,是维护矿山企业利益的基础。这一年,谭永杰在保证其他分管业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一有时间就跑基层调查研究,家人甚至习惯了他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回家。
为节约时间,他把飞行时间都安排在晚上,白天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基层做“说服”工作,高峰时,他曾在9天内跑了10个省。他的“苦口婆心”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与支持。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谭永杰组织有关技术力量,按照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了以矿区为单元、每个矿区必须做好一组控制点、探矿权勘查工程实际材料图或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业权实地核查对照表和基本情况说明等“四个一”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全国性培训班和分区分省(区、市)培训班,累计培训技术人员达12000多人,为全面实施核查奠定了基础。
这一技术要求不仅得到了基层矿政管理部门、矿山企业、矿业权核查单位的认可,还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的高度肯定。2010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以点带面,推动核查工作全面开花
为全面推动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的实施,项目办决定先在全国挑选对实地核查工作认识程度高、积极性高的地区进行试点,先积累经验再全面推进。
经全面筛选,重庆市南川区等被选为试点单位。南川区从2003年起就开展过矿业权实地核查,以核查成果为基础开展矿业权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在被确定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单位后,与项目办密切配合,按照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在此基础上,该区实现了矿业权核查日常化、储量管理动态化、矿业权设置科学化、产量管理刚性化、规费征收一体化、地灾责任认定精准化、矿业权人管理人性化,由此带来的效益是:虽然煤炭产量略下降,煤炭规费却从2004年的2700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11108万元,上升幅度高达311.4%;企业的采区回采率达95%以上、矿区回采率也由原来的30%左右上升到60%~80%。
对这一典型,项目办利用调研、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动了整个核查工作的开展。
在核查工作全面实施后,项目办又根据各地的进展情况,采取适时开展野外现场监督、慰问野外工作人员等措施,进一步鼓励任务承担单位的工作积极性。2009年冬天,得知青海省为完成当年的野外实地核查任务,工作人员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工作时,谭永杰、付晶泽和部开发司同志带着慰问品到大雪封山、海拔高度达3700多米的野外现场,表示感谢。
为把好质量关,保证实地核查的成果真实可靠,项目办在平时严格把握质量的同时,严把验收关,确定了野外验收、数据验收再综合验收的路线。野外验收主要检查工程是否到位、工程量是否充足等。对野外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改进通知书,整改后再进行数据验收。只有野外验收、数据验收合格后,全国项目办才会考虑进行综合验收。
拿到成果不是最终目的。项目办改变以往项目完成后成果入库的做法,再次自我加压,组织有关力量进行了深度利用开发,根据实地核查的数据,在每个矿区进行了一张图的制作。矿区图除用统一的坐标系标明每个拐点外,还根据实测结果绘制了高精度的采空区、备采区范围、分布情况,为部储量动态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目前,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形成了全国31个省(区、市)矿业权分布图、全国1∶250万矿业权分布图、矿产资源与矿业权分布综合图、主要大宗性矿产的单矿种矿业权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并在我国实现了多个 “首次”:首次完整地获得了全国有效矿业权勘查或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空间数据;首次系统建立了我国所有矿山地质测量的基准;首次构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技术框架;首次系统分析了我国矿业权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存在问题。更可喜的是,这一系列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矿政管理的多个方面。
加强组织建设,为践行先进性提供组织保障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总投入达22.5亿元,主要任务均以外协形式完成。每一份合同从起草到审核、签订、拨款、工作方案评审、成果验收,工作量巨大,而大部分外协单位没有承担过大调查项目,不了解项目管理流程。为保证资金使用不出问题,发展研究中心决定从组织建设入手,为这一团队践行先进性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在成立临时党支部时,项目部就针对项目资金量大、外协单位多的特点,将资金管理上升到政治高度,对外协单位从写工作方案到编制预算,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指导,反复检查。项目办每个工作人员在按照程序联系、沟通、协调,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还对所有的环节加强跟踪,完成了全部外协合同的拨款,让每一分钱都发挥了效益。
看到项目办以临时党支部凝聚力量的效果,根据矿业权管理今后发展需要的实际,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于2010年7月在项目办专职人员的基础上成立了矿业权党支部。此后,该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在加强内部管理和安全、保密教育的同时,注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加中心党委、工会等组织的各项活动:集体参加了中心党委组织的 “追忆、感知、奋进”主题活动,在党支部的有力领导组织下,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得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承担单位的一致好评。
他们无愧于党员称号,却对亲人充满了愧疚
在项目进行的几年中,矿业权实地核查党支部的党员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用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蛮强的热情凝成了成果中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们无愧于党员称号,而留给亲人的却是满怀愧疚。
几年里,走遍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谭永杰,常常是几过家门而不入,连女儿高考都没时间辅导;项目启动初期,为了验证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的科学性,易继宁直接参与到野外一线实测工作,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却因为工作太忙而与女朋友分手;在全国野外实测工作高峰时期,项目办自行研发了网络在线报送软件,郭佳等同志24小时值守,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通报各省月进度工作报告,使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各级项目办能够掌握最新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展;在数据验收最紧张的时候,支部书记付晶泽亲自带队,不分昼夜,连续奔赴十几个省(区、市)进行验收,却没顾得上操持女儿的婚礼。
技术部还有很多党员不属于矿业权支部,部署室支部杨建锋博士,是最早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的技术骨干,担任技术部副负责人兼任技术组组长。从开始调研、执笔编写技术指南到培训讲课、成果报告统稿,工作量极大,技术难题不断,但杨建锋的工作状态几乎就是人们现在习惯于调侃的“5+2”、“白加黑”,与爱人经常两三个月见不上面。有一次,已3个月没见的妻子赶到机场与他相处了两个小时后,他又飞到外省继续工作了。
如果说对妻子的歉疚还有机会补偿,而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却再也无法弥补。那时候,杨建锋正在西安指导项目野外实测工作,“父亲病危,立即回家”噩耗的传来。当他把正在处理的任务做了详细安排、交接清楚后回河北老家时,父亲已经走了。
这个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就是这样,默默地努力工作着、奉献着,在创先争优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