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提出

地质工作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01-19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要将地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考量,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地质事业大发展。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是正确把握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关系。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从事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降低投资风险,拉动和促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依赖市场来完成。二是地质工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温家宝同志提出“两个更加”,就是要促使地质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公益性地质工作,也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构建竞争机制。三是不断促进地质事业大发展。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要在推动地质事业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地质工作是一棵大树,公益性工作就是根,根深才能叶茂。要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支点,以新机制为杠杆,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发挥好行业统领作用,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加强人才培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和服务行业发展。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地质调查工作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谋划长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地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满足需要,首先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更为丰富的基础服务。推动工作,必须更加尊重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地质工作服务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涉及陆域海域、东部西部、国内国外,以及大宗工业原料矿产与新兴产业资源、金属与非金属,常规与非常规能源矿产等;涉及中央、地方、社会和地质工作本身发展需求,以及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推动地质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全面协调,防治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急功近利。

  (三)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要求我们从更广深度和更宽视野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树立大地质观,建立从微观到宏观到宇观,从地表到地下到空间的地球系统科学。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人居环境,保障饮水安全,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多尺度、大范围、多学科的地球综合研究。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挑战,通过地质工作根本转变,满足新需求,取得新发展。

  (四)坚持开源节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撑,四化同步推进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我国资源禀赋差,共伴生、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多,当前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资源保障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有增无减。我们必须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引导和拉动后续勘查,新增一批资源量。要加强非传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技术研发,盘活一批呆滞矿产,释放一批资源量。要深化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服务,为提高矿山“三率”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已进入攻深找盲、开辟第二找矿空间阶段,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需求不断攀升,同时地质工作又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要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地质工作的改革发展。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面向主战场,充分发挥地质科技在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和环境制约中的引领支撑作用。要加强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建立地球科学新的系统理论、观念和方法,提高地质科学研究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综合利用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大力推进地质科技创新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更加注重地质科技协同创新。建立鼓励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的分配和考评的激励机制。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业务中心、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