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国土报:热烈祝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

热烈祝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2-02-20
    “3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5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8~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与“十二五”同步开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之初就引起各方瞩目。三年看两年,今年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二年,也是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一阶段任务目标的关键年。今年的地质找矿工作既要进一步深化以往工作的成果,更要为以后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意义格外重大,因其事关2012年地质工作部署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当,事关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能否在关键一年取得关键进展。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地质工作已经具备了深厚基础。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地质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国土资源部顺势而为,积极开展地质找矿大讨论、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等一系列工作,从思想解放、体制机制突破等各方面,全面梳理新时期地质工作,并形成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全新的地质找矿思路。随之而来的,是多年未见的地质找矿大发展。随着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强势出台,这项工作上升为国家行动,昭示着中国地质找矿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开局良好,后续更需努力。

  已有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新的找矿机制是关键。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地质行业几乎是最后一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约束的行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兼容,曾让地质工作沉沦低迷多年。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以市场为导向的地质找矿新机制逐渐确立,地质工作逐步摆脱低迷。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是地质找矿新机制的重要特点。落到实践中,就是坚持公益性地质工作定位不动摇。地质找矿工作高风险高回报,如果没有先行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引导和拉动,是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关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的介入,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必须坚持新机制不动摇,公益性地质工作不仅要发挥先行作用,更要贯穿地质工作全过程,要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深化,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必须放在第一位。地矿工作作为技术密集型工作,更需要以科技进步来推动改革发展。要加强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建立地球科学新的系统理论、观念和方法,提高地质科学研究现代化水平。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遥感技术与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发展和推广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通过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地质找矿突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找矿队伍。百万地勘大军是实现找矿突破的主力军。多年来,这支庞大的队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同样面临着体制机制变革带来的阵痛,也同样享受了改革带来的发展和成果。但人才断档始终是地勘队伍面临的重要难题。如何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工作,提高地勘工作者待遇,保障他们的权益,是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为找矿突破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更是当务之急。去年,国土资源部举行地勘钻探技能大赛,为高技能钻探人才的培养、选拔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唤起了人们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今后,这项工作应该坚持下去。

  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必须加强地质文化建设。曾经,“三光荣”精神作为地质人的精神写照广为人知。随着地质工作的衰落,地质人一度成为边缘人群,即便在地质工作强劲复苏的今天,依然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个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个行业到底有多么艰苦。地质人常年与大山为伴,与大河为伍,幕天席地,风餐露宿,尽管现在野外地质工作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但其危险和艰苦,仍令人感慨。文化的力量直抵心灵。我们要通过地质文化建设来风丰富地质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更要通过文化建设来让更多人认识这个行业和这个群体,召唤更多青年人加入这个行业。

  冰雪渐消,找矿队伍很快又要出队了。远山苍茫,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顺利,期待他们在找矿突破的关键一年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