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ly released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report (2015)”provides a thorough view of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In the past year, China had kept carrying out it's prospecting strategic action. The mineral resources foundation was strengthened further. The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progress stimulated the vitality of the mineral market. The economic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rough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to a new era.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t has promoted new progress in world wide cooperation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affairs.
新近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5)》,为观测中国矿产资源形势提供了瞭望窗口。总体看,过去一年中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进,矿产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矿产资源形势与稳增长、调结构进程相一致;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了矿产资源市场活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生态建设更上新台阶;跟进“一带一路”战略,地质矿产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矿产资源供需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矿产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我国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格局依然没变。
过去一年,我国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油气资源、国家紧缺矿种,以及新兴产业矿产的勘查力度,增强找矿针对性和实效性。2014年地质勘查投入保持了1145亿元的较高水平,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49处。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锰、铝土矿、铜、铅、锌、金等重要矿产新增一批资源量。
以油气资源为例:2014年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 亿吨,连续第8年超过10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438亿立方米,连续第12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页岩气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8亿立方米,为2011年设定新矿种后首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截至2014年底,页岩气累计勘查投入超过230亿元,形成生产能力13亿立方米,页岩气开发基本具备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条件,专家预计页岩气到2020年年产量突破300亿立方米,占国产天然气比重的15%左右。此外从油气矿产资源潜力看,我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于石油,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为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2014年新兴能源和材料矿产调查成果显著。如四川甲基卡外围新增64万吨氧化锂资源量,达到超大规模,为打造川西新能源产业基地奠定了资源基础。
矿产资源形势步入调整期
2014年,我国矿产品生产总体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原材料,如粗钢等产量增速皆放缓,这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趋势高度一致。
2014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10.2个百分点,为12年以来最低值。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降至2.9%,下降0.5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过去一年间,采矿业经历了峰值和拐点,到2015年上半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260.50亿元,同比由正转负,下降7.7%。除煤炭业持续低迷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68.95亿元,下降6.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55.81 亿元,下降12.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28.92亿元,下降5.7%。
由此可见,进入新常态后产能过剩的影响还在传导,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扩散,在可预见的短期内,这种态势难有改观,矿业经济正步入深度调整。
不过,矿产开发热度减退,一定程度上也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以及简政放权、生态建设方面腾出了空间和精力。应当认识到,这些方面多管齐下,也将不断增强矿产资源市场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简政放权助力矿业领域市场化改革
2014年,矿产资源管理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从侧重于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重管理手段转变,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助力于市场化改革,优化投资环境,进而有利于矿业转型升级。
2014年,我国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对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开采登记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等行政法规进行了修改,发布了《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取消了23 项与矿产资源相关的行政及非行政审批事项。
自2014年12月1日起,全国煤炭、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相关收费基金,计征方法实行从价定率计征。原油、天然气资源税适用税率由5% 提高至6%。
矿业权管理方面,取消“暂停受理新设煤探矿权申请”,煤炭新立探矿权有序投放;停止下达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将钨矿综合利用指标由约束性改为指导性;调整“暂停受理新设稀土矿业权管理政策”,对国家确定符合“开采总量控制、采储平衡”要求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允许新设稀土探矿权、采矿权。
上述政策调整,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激活市场,为稳增长集聚势能,为调结构铺好路径,未来接入经济上升通道时将更加健康有序。
绿色矿业成效照亮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资源能源利用结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正不断为生态国土建设作出贡献。
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改善。报告显示,2014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下降到了66%,而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占比则提高到了16.9%,基本接近“十二五”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
2014年,我国发布首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标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连续3年共发布20个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主要矿种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3年共优选出159项先进适用技术予以推广。
建设绿色矿山、绿色矿业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底,全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累计901.8亿元,全国矿产开发累计损毁土地303万公顷,已完成治理恢复土地81万公顷,治理率超过1/4。661家矿山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实现到“十二五”末国家级试点矿山达600家以上的工作目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共完成调查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调查矿山超过11万座,初步实现矿山遥感监测全覆盖。
“一带一路”拓展矿产资源国际合作
2014年,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地质矿业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推进。
我国成功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矿业部长会议、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和2014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举办了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扩大、提高了在国际矿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国际合作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效支撑。我国与美国、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地质矿产合作纳入双边合作总体框架。加强与美国在页岩气勘查开发领域的合作,共同召开中美非常规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论坛。巩固了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等传统矿业大国的合作,在完善部际对话合作机制、推动矿业投资经贸合作、加强科技与信息交流等方面形成了系列合作成果。拓展了与中亚、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区新型经济体的合作,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波兰等国在页岩气开发利用、地球化学调查、地质资料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4年成立了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研究中心,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地学领域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新建土库曼斯坦等6个国家数据库,为107个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提供服务,与塔吉克斯坦、蒙古等16个国家合作开展地球化学填图。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多方面矛盾相互交织。形势催迫下,矿产资源领域更当主动适应,政府和各市场主体要积极调整方向和布局,把握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发挥好矿产资源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补齐发展短板的支撑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