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 > 青年事迹

学习优秀青年先进事迹——中国地调局杰出青年事迹之五

孙雁鸣:搏击深海 无悔青春

来源:地质调查报 发布时间:2015-08-17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地调局系统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品好,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为宣传和表彰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展示当代地质青年的良好形象,激励全局广大青年立足本职、敬业奉献,特授予15名同志第二届“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称号。这15名青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实干精神和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当前,地质调查工作进入到战略性调整关键阶段,希望中国地调局广大青年以他们为榜样,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地质调查工作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胸怀祖国,锐意进取,立志成才,勇担重任,为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将连载15名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大家共同学习。

  孙雁鸣,男,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后走向深海大洋,从水手做起,先后升为三副、二副、大副、船长等,现任地调局广州海洋局远洋船长、船舶大队副大队长。

  我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小山区,从来没想到过这辈子会注定与大海结缘。18年的风浪洗礼,我的命运与大海紧密相连。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搏击深海,无悔青春”的海洋地质调查经历。

  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满怀憧憬踏入海洋地质调查这个陌生的行业,这一干就是18年。从最基础的水手做起,历经各个岗位的锤炼,2008年起,先后担任“海洋四号”、“海洋六号”船长。

  在十多年的航海生涯里,我几乎走遍中国所有的海洋国土,多次赴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等争议海域开展调查工作。

  先后5次远赴太平洋参加远洋科学考察。参与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海洋区调、深水油气等国家重大地质调查项目。

  2011~2013年,我作为船长,连续三年率“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和地调局深海资源航次任务,海上作业600多天,安全航行超过十万公里,完成了数万平方公里海底资源的调查,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考成果。

  首次在太平洋海底发现稀土资源,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为我国在西太平洋获取3000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合同区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圆满完成了为“蛟龙号”5000米、7000米级海试选址、警戒和护航等任务;实现了中国科学家首次对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地形地貌的精细测量。

  业绩的背后,是海洋地质工作者鲜为人知的努力和艰辛!

  海洋地质调查远离陆地,孤船奋战,航次时间长,不可预知的风险很多。敌对势力干扰破坏、恶劣天气海况、重要设备故障、人员伤病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作为船长,我时刻都在面对并努力消除这些风险,竭力保障船舶和人员安全以顺利完成科考任务。

  调查船在敏感海域作业时,经常受到周边国家的干扰甚至破坏。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南沙群岛作业时遭到多艘越南武装船的野蛮干扰,他们有的在船头拦住我们的去路,有的在船尾试图破坏我们的调查设备。现场气氛紧张万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碰撞甚至人员伤亡。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据理力争,沉着应对,与越南船周旋二十多天,直到完成任务后才撤离工区。

  调查船的吨位一般都比较小,在遭遇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时,如果船长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后果。在我担任船长期间,遭遇的台风不下三十个,每次我都能恪守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提前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指挥船舶安全避离。蛟龙号7000米海试期间,台风“古超”在工区东面生成,我判断台风将很快正面袭击工区,于是力排众议,果断航行到500千米外的海域避让。离开不到一天,台风就携着狂风暴雨到达作业海区,如果晚走一天,那后果不堪设想。

  调查船狭小的空间里集中了成千上万种机电设备,突发性设备故障时刻考验着我们的应急能力和水平。“海洋六号”首航大洋期间,一台关键设备突然“崩毁”。由于失去动力,价值上百万元的水下设备没有收回,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造成设备丢失,甚至危及航行安全。情况紧急万分,我果断命令驾驶员启动主推进器稳住航向,不断调整速度保持作业钢缆与螺旋桨的安全距离,调查部择机回收设备,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设备安全收回,危机得以解除。

  常年在海上工作的人都会有很多心酸的回忆。儿子出生第二天我便匆忙出海,回来时他已经满月了。在孩子和妻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却无法尽到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这让我至今仍心怀愧疚。2011年我率领“海洋六号”首航大洋期间,岳母因车祸突然去世,面对妻子悲痛无助的哭泣,我却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尽管内心备受煎熬,但作为船长,我的职责使命告诉我,坚守岗位,是我唯一的选择。

  我们的努力付出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收获了很多荣誉和鼓励。

  在我担任船长期间,“海洋六号”先后获得“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2012年1月,我作为大洋科考队员代表,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亲切接见。

  先后获得“广东省直机关十大优质服务青年岗位排头兵”、“地调局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海洋地质工作者,能有幸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浪潮中,让青春与国家使命紧密结合,为捍卫我国神圣的海洋主权,维护我国在国际公海的合法权益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进入经济新常态,国家对海洋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和我的队友们将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和“广海人”精神,紧密围绕“加快推进海洋地质调查,更加有力地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在国际公海寻找新的矿产资源、适时开展极地科学考察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同志们,再过一周,我又将踏上新的征程,远赴太平洋参加大洋36航次和地调局深海资源航次任务,我将化荣誉为动力,争取在新的调查航次中为祖国的海洋地质调查事业再立新功!

  (本文为孙雁鸣在第二届“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表彰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