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 > 青年事迹

擦亮“天眼”护大地

发布时间:2013-05-16

杨日红,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科技外事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杨日红在遥感地质科研和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负责或独立完成30多个项目/专题,其中第一负责11项,第二和第三负责7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高新技术研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遥感课题研究工作,已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该同志以服务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科技发展和创新平台建设为落脚点,爱岗敬业、真抓实干,作为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中心实验室秘书,全面协助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与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实验室已列入国土资源重点实验室,协助推动并创立了“航遥青年创新基金”,为培养我国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了平台。

杨日红博士2012年度入选“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首批遴选(已通过初选),2011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青年地质英才计划,先后获得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1项,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9-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次获得航遥中心年度优秀职工称号。合著专著3部,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

1、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遥感应用技术水平与科研攻关能力,为我国地质灾害调查与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努力开展国土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了多项创新性技术,并服务于国土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工作。

首次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了三峡库区重点地质灾害城镇遥感调查与监测示范,较深入的探讨了地质灾害三维可视化解译与分析技术,通过三峡库区、四川天台乡滑坡和西藏帕里河滑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区或特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丰富与发展了“数字滑坡”遥感技术,完成的项目获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在他儿子出生仅一周多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与家庭困难,接到地震地质灾害应急监测任务后,毫不犹豫的带领一支无人机组前往灾区开展无人机拍摄,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因此获得了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荣誉表彰。

面向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与能源的迫切需求,刻苦钻研地质矿产遥感探测与评价技术,深入的研究、发展并利用“遥感五要素”找矿产技术方法,在藏东三江和豫西南等地区的矿产资源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主持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和多个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遥感课题,研建了基于遥感示矿信息的境外重要矿产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其中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综合评价重要成果编写了2分专报并上报国办,主要研究成果在国办信息网上发布,为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相关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矿产资源信息。

2、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进取,不断提高项目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协助逐步推进航空物探与遥感科研创新条件平台建设,服务于科研攻关与人才队伍培养

在航遥中心科技外事处从事科研项目、学会协会、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该同志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进取,根据863计划、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等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及验收特点,逐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协助领导搭建以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实验室为核心的科研创新条件平台,通过不懈的努力,已成功列入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行列。不断增强科研与人才队伍培养服务意识,协助推进并创立了“航遥青年创新基金”,积极投身于航空物探与遥感仪器研发野外试验基地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同时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先后协助组织召开2次国际会议、5次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为培养我国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创新性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杨日红博士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积极奉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踏实进取、综合素质全面。他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克服个人困难,数年如一日,出色的完成了中心的科技管理和个人承担的科研项目工作,是航遥中心主要的科研业务及技术管理骨干,是具有培养前途、全面发展的青年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