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 > 青年事迹
黄霞,女,1982年4月出生。1999年考入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2003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浙江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海洋资源与非金属室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获副研究员职称。2012年12月调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水合物室工作。该同志在工作上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争创一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俗的成绩。
一、刻苦专研,素质过硬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主动承担科研任务。2008年迄今,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的项目有三项: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钻孔岩心游离气成因及指示意义”项目,2013-2015年,项目经费25万。②国家海洋保障工程项目“南海与周边地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资源效应”,2009年,项目经费60万。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烃类气体同位素特征及意义”,2009-2012年,项目经费20万。此外,还参与国家127专项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环境监测及效应研究项目和国家973课题“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条件研究”。发表过四篇文章,完成了一个结题报告。
积极参加单位每年度的业务培训,虚心学习,及时反思。同时也加强与国际上的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2010年赴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地学习并考察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2012年起配合秘书处筹备“第8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
二、工作勤恳, 工作扎实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专业化地质调查队伍中的一员,她凭着对地质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把理想和抱负,信念和热情倾注在所从事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地质工作者“作风硬朗、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精神。
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寻找宝藏,往往需要坚守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偏远地区。作为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的一名科研人员,她有幸参加了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试验钻探取样工作。祁连山南缘高山冻土地带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水沸腾的温度只有60℃,年平均温度零下4℃,最低温度超过零下30℃。多数人在开始的第一周都有头痛和晚上睡觉困难的高原反应,工地与宿舍之间1公里路程要走半个小时。走路气喘吁吁是正常现象,沼泽陷车是家常便饭。野外不能洗澡,因为怕诱发感冒,在高原感冒容易引起肺水肿危及生命。长年不能洗澡对女同志来说是一件挺难熬的事情。
四、思想进步,政治坚定
多年来,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做到学以致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求实创造,与时俱进。
2010年作为国土资源部基层党员代表,她有幸代表水合物研究团队向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和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等一行中央领导干部汇报了党员“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在野外工作中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参加国土资源部新党员培训示范班,进一步学习党建理论、党章、党史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等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个相互帮助的团队是科研工作的基石。黄霞同志与同事相处融洽。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有很多同事长期在野外,她经常积极主动为同事处理些琐碎小事,力所能及,从不推辞也不敷衍了事,力求尽善尽美,让同事放心。
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专业队伍肩负着提高国内能源保障能力的国家重大使命。黄霞同志立足岗位,虚心学习,踏实工作,为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寻找更多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