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向优秀共产党员李向学习 > 媒体报道

陕西日报报道李向同志先进事迹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10-06-21
    6月18日,西部发行量最大、首家向国外发行的省级党报《陕西日报》第五版《科教新闻》栏目以《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追记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为题,对我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李向同志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被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确定为本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日前,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李向同志学习的决定》,把开展向李向同志学习活动列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将李向同志作为先进典型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宣传报道。 


      

        附:                              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 
                                      ——追记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 
 

     2009年9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在青海省西宁市筹备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期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一个曾经熟悉的人突然离世,会让我们心里充满悲情。但用悲情这个词来表达众多熟悉李向的人的心情,远远不够。所有认识李向的人,了解李向的人,都会为他身上散发的特质而感动。这种特质,就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这是一个太过朴实的人。他生在西部,长在西部,奋战在西部,最后又倒在西部。1956年5月,李向出生在内蒙古,青春年少时在内蒙古武川插队;第一个工作身份是内蒙古的地质队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地质矿产事业的管理工作,岗位先后是内蒙古地矿局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这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做事认真、肯为事业拼命的人。尽管工作身份有变化、工作岗位有变动,但他坚持理想、追求完美的性格和品格特质从没有改变。主持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近10年中,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单位,还相继获得区、市、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这是一个有大志向、有工作思路、又注意工作方法的人。总是能在最苦最难的环境下,带领队伍走出低谷,他思想开阔,思路清晰,重视人才,严格管理,工作效率显著。 
     一向风风火火的李向终于累倒了。年仅53岁,李向倒在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筹备的最后一刻。 
     中心办公室主任回忆着李向最后的一段日子心如刀绞:“从7月下旬到他去世,近两个月时间,他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一次我对他说:你不是想吃陕西农家臊子面吗?咱周末去一趟如何?他很高兴地答应了。谁知隔了一天却告诉我说:臊子面吃不成了,得准备西北地区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材料。没想到,吃一碗臊子面成了他的遗愿。” 
     李向常说,困难只能吓退那些意志薄弱的人。 
     2000年4月,李向由内蒙古地勘局调任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持工作,那年他44岁。当时的西安地矿所专业单一、人员老化、基础设施落后,职工住房紧张,人才短缺,由于单位经济状况不佳,8年都没有进过大学毕业生。刚从内蒙古到陕西,环境陌生并不重要,压力主要来自体制、机制、结构上的种种尖锐矛盾。如何才能打开局面? 
     他首先在全所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理顺管理关系。他根据业务建设需要,组建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能源地质、地质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实验测试、GIS应用等八大业务团队,形成了国家公益性地质勘查骨干队伍的雏形。 
     2002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当时单位还没有一支真正的水文地质人才队伍。在项目的实施中,李向推行的机构创新和人才战略开花结果。项目采取“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模式,吸引了5所高校,6个研究所,5个地调院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内外地质调查队伍与科研院所的500多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大家经过努力,终于摸清了28.2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家底”和赋存轮廓,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该项目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 
     一个科研调查单位,只有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积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有生命力。2005年,李向应邀在《陕西省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科技行动高层论坛》就陕北水资源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到场的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同志眼睛一亮。很快,榆林市政府就先后两次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水资源支撑。 
     西北一直是李向和他率领的团队工作的主战场。2006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职能拓展到西部几个省区的地质调查研究。责任更重,压力更大。2006年,他组织了30多位专家,花了几个月时间,把历年来西安所获得的大量区域性地质调查资料和矿产科研成果,汇编出版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找矿潜力》一书,详细阐述了西北地区各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前景、主要矿种及成矿特征。 
     2008年起,李向把建立省部合作机制当成实现西北找矿重大突破的重中之重,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人们都记不清他究竟有多少次赴青海、上新疆、往返宁夏、甘肃和西藏,经过他的努力推进,省、部合作机制在大西北逐渐形成。 
     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乌鲁木齐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的协议。这个协议又被称作“358项目”,即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有令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2008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青海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协议。 
     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资源勘查全面合作方案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而李向最后正是倒在了为部省合作机制奔忙的岗位上。 
     前些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经济困难,办公生活条件差。李向到任后,把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当成大事来抓。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职工住房和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单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职工评价说:“李向在西安地调中心的10年,是这个单位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团结奋进、共享和谐的10年。” 
     2009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追授李向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发出决定,追授李向为“优秀共产党员”。日前,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作出向李向学习的决定。 

(本报记者 张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