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做好城市地质调查 服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中国地调局水环部 作者:邢丽霞 葛伟亚 周平 发布时间:2020-12-01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规划建议对我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性谋划和战略性部署,是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建议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及其治理问题。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城市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极为重要,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规划建议强调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要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

规划建议对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控和城市治理风险的有关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视程度。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9年城镇化率已达60.6%,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增大,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生态安全、空间不足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产生的“城市病”也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城市发展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城市治理体系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地质工作者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切实做好地质调查实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需要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与评价。地表土地供应紧张是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地下空间是城市再开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需要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规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二是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城市地质调查。中国199个城市受滑坡崩塌泥石流威胁,102个地级以上城市发现地面沉降现象,42个城市受活动断裂影响较大,41个城市受岩溶塌陷影响大。需要强化对活动断裂带、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调查监测,加强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地和地下水的质量调查和监测,加强对工业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管控,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三是城市绿色、智慧发展,需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一则是摸清能源矿产、水、土、林草湿地等自然资源家底,掌握开发利用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二则是获取地上、地表、地下等全方位的自然资源地质信息,建设城市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支撑“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支撑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地质工作创新发展

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以及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需要城市地质工作创新思路、创新任务、创新范式、创新模式、创新平台,以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撑。

一是创新思路。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要求,从地球系统是生命共同体的角度来谋划城市发展,提出系统地质解决方案。努力做到“四个更加”: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空间权属综合调查,更加注重数量、质量、生态的全面调查,更加注重地上地下三维立体化调查,更加注重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评价。

二是创新任务。既关注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空间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安全等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新时期城市地质工作使命。既注重城市地质基础工作,又注重推动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重点聚焦支撑城市科学规划管理运行、城市发展新空间、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智慧发展等任务。

三是创新范式。以需求、问题、目标为导向,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多要素调查,查明自然资源时空分布等禀赋条件,建立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信息大数据与决策支持平台,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提供支撑城市发展的地质产品,多层面服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多主题示范理论、技术、政策、产品,多级次推进城市群、大城市到中小城镇规划建设。

四是创新模式。按照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和底数、底线和底盘作用。充分运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做好“双评价”将地质资源环境原型信息转换成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控制等级等实用信息,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快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城市国土空间治理新模式。

五是创新平台。建设新时代城市地质数据驱动信息新平台,推进基础地质、地下空间资源信息与基础地理、遥感、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夯实数据“底盘”,科学加工处理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地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四、“十四五”城市地质工作重点方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指示要求,“十四五”期间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服务宜居城市。在调查三维立体地质结构、探明地下空间地质要素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构建高精度三维地下空间模型,评估地下空间资源家底,建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实现地下透明化、资源动态化、规划协同化、监测系统化、开发科学化、程序标准化,为地下空间可持续安全利用及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在示范的基础上,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和城市地下资源协同开发调查评价规范,支撑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等管理工作。

二是开展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服务韧性城市。将影响城市安全的活动断裂、地面塌陷、水土污染、城市内涝、饮水安全等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形成高效快速的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构建服务于不同用户的成果表达方式。建立基于城市地质安全的防治规划与预警技术体系,研究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风险评估模型,调查城市地质安全风险,实施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区划,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地质安全风险隐患。在示范的基础上,编制城市地质安全调查技术指南和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指导全国大中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三是开展城市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服务智慧城市。着力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透明城市”信息平台,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针对大多城市地质条件不清楚,地下管线分布状况不掌握,地下已有构筑物不明确,采用的建设施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着力构建地上、地下、地理、地质数据一体化的三维可视化和政府辅助决策系统平台,攻关地下空间结构高精度建模技术、跨部门的多源数据整合利用技术,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有效服务政府管理决策机制,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出让、执法监管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在示范的基础上,编制城市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全国大中城市地质大数据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