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上海利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来源:中国地调局 发布时间:2015-07-02

上海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率先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五量调控”土地管理策略。上海将以“五量调控”为引领,在强化土地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基础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依托土地质量调查成果,构建土地质量监测网。2008年开展了“基本农田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预报方法”研究,初步创建了基本农田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方法。2009年按照1个点/km2的密度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由一、二、三级监测点组成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成果作为土地利用规划修订、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保护、工业用地出让的基础本底数据。

 

将土地质量综合指标作为本市耕地质量等别的强化评价指标。土地质量调查阶段及时与农用地分等定级对接,标准样地选择、分等定级评价把土地质量指标作为参考。结合补充耕地验收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的浦东合庆镇、崇明东滩、金山郊区等多个地块土地整理复垦试点均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为补充耕地验收、耕地“占补平衡”把好质量关。目前正在起草的“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管理办法”中,明确将土壤污染状况指标作为本市耕地质量等别的强化评价指标。

 

围绕土地新政管理需求,开展城市更新地区、工业用地出让等水土环境调查试点,为土地新政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结合工业用地转型发展,先后进行了桃浦工业区、高桥石化地区、吴淞工业区水土环境质量调查,几个工业区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指标为锌、铬,有机污染物主要超标指标为多环芳烃、苯等。获得的评价成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2014年上海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本市工业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在工业用地出让前,应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土壤和地下水地质环境质量检测。此项工作已在奉贤区等全面开展。着手开始建立出让地块水土环境质量档案,实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地质调查报编辑部  内容摘自《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现场会典型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