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江苏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

来源:中国地调局 发布时间:2015-07-01

   从我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的实践来看,通过利用地质调查成果,摸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实现地质工作与土地管护有效融合,对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发挥了多层面的作用。


   (一)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调整和完善。通过调查成果,按照土地环境和质量差异,划分出土地肥力等级与分区、微量元素丰缺与分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分区及绿色食品产地适宜性分区、农产品安全性分区等,为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规划修编提供了直接信息。我省已将扬州、南通、无锡、徐州等地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部分评价成果应用到当地土地规划的修编工作中去,如《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


     (二)应用于发掘和开发优质农业土地资源。我省的人均耕地资源(特别是苏南地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利用优质农业地质资源既可以解决土地合理利用的问题,也能为当地产业升级、发展生态绿色循环经济等提供新的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地质调查,我们在苏南宜兴地区发现了20000公顷以上的天然富硒土壤,并建立起了天然富硒茶叶生产基地和天然富硒大米生产基地,其产出的大米硒含量平均可达0.15毫克/千克。


     (三)应用于污染防治及资源合理利用。近年来,我省分别在无锡和苏州两地建立了重金属污染耕地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成功修复了镉等重金属污染耕地10余亩,研发了2项修复技术,为推进污染耕地的防治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有科学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四)服务于提供后备耕地资源选区。开展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直接提供了重金属、有机物等土壤污染元素情况及线索,为我省后备耕地资源的选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成果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住宅基地中有1/3的土地有望转化为优质耕地。另外,我们发现江苏沿海滩涂的重金属污染普遍较轻,养殖可以快速改变地表土壤的污染状况,增加其生产能力,这些成果线索都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不可或缺的资料。


(地质调查报编辑部  内容摘自《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现场会典型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