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活动 > 最新消息

资源评价部紧密结合地调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活动

来源:地调局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09-06-29

 

    资源部根据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努力转变观念和作风,坚持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抓手,创新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提高执行能力,以作风建设推进业务工作。

    作风活动开展以来,资源部组织全体成员对5月26日徐绍史部长在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和领会。重新审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与机遇,努力寻求化“危”为“机”的良策。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新问题,通过解放思想来改革创新,通过改进作风来增强执行力。

    通过作风建设和大讨论活动的开展,资源部静下心思,认真梳理,深刻剖析,从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层面找寻根源,力求从深层次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大家普遍认为,中央对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非常明确,找矿突破是当前地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对此,我们的思路并不甚清晰,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也缺乏国家地质找矿工作主人翁的忧患意识,主动谋划不够。作为国家最高级别(副部级)地质调查工作单位,在国家地质找矿统筹部署中没有“泰山石敢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地调局应在地质找矿方面采取什么办法?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在10年的实践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争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部署大起大落、几进几退,缺乏对地质工作规律的有效认识,缺乏长期规划部署的固定思路与主线。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在徘徊中若隐若现,工作程度越做越低。大调查取得的一些成果与国家需求相距甚远,与本应有的使命不相符合,不能坚持一种持之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办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探索,选择一些重点区带进行整装合作勘查。通过合作,中央、地方、企业开展地质找矿合作联动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安徽庐枞地区采取四方联动统一部署,在泥河铁矿形成会战,仅用两年时间评价出一个大型铁矿,创造“泥河速度”,被誉为“泥河模式”;新疆“358”项目,高层领导重视,省部倾全力推进,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它一些省区也正在形成中央与地方地质找矿工作统一部署的局面。但是,整装合作勘查是崭新的尝试,“摸着石头过河”。目前便普遍存在合作区矿业权的处置方面的热议。另外,合作中“貌合神离”,多方资金各行其责、各管各事的现象也有。合作企业的选择没有标杆约束、有效的找矿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很多。目前,更多的新机制仍需一定的探索才能真正“落地”,真正的协调联动并未达到。大调查10年来,地调局地质找矿进展很大。西藏冈底斯千万吨级的铜矿带、华北地区深部百亿吨的铁储量、扬子地台周缘的巨型铅锌矿带、东昆仑白干湖具较大潜力的钨锡矿带、北方可地浸砂岩铀矿,新疆罗布泊钾盐矿等等,这些找矿发现将被永记史册。但无论如何,这些成果与国家的旺盛需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而且,由于大调查矿产工作的一直以来有争议的工作性质定位,取得的找矿大成果往往“有头无尾”,显示度不高,无法造成宏观影响。

    在深刻剖析问题的基础上,资源部提出了改进的初步措施建议。一是进一步明晰职责定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尽快从具体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到理清思路、把握方向、加强对部、对局支撑能力。二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坚持以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抓手,主动作为、积极跟进、沟通协作、开拓创新。认真总结“358项目模式”、“泥河模式”等,积极推进新机制探索,紧密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力争创造出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三是提高带队伍的意识,以业务为纽带、以事业为核心把大家团结在一起,以谦虚的态度、朴素的作风和扎实的业务引领大家、推进工作。四是注重个人修养,加强团结协作。改进工作方式,在工作主动性、协调联动性、落实能力等方面查找不足,深刻反思,认真整改;增加沟通和理解,要发挥好班子的整体功能,广泛进行沟通,营造积极团结的工作氛围。是要加强理论系统学习,重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各项部署更好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目标。

    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推进新时期地质找矿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契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管理职能的关键良机。二者同等重要。两项活动先后推进以来,资源评价部深感机遇难得,按照部、局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积极投身活动中来。根据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地质调查会议上讲到的当前存在“制度设计缺陷、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思想观念和执行能力问题”等三个方面的突出矛盾,着力在大讨论活动中侧重研究“制度设计缺陷、体制机制障碍”方面问题,而在作风建设活动中侧重解决“思想观念和执行能力问题”。这样,保持两项活动在脉络一致、步调一致的前提下,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优势互补。使两项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