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海洋六号”船推进深海资源航次第一航段任务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李 倩 陈爱华 苏丕波 发布时间:2015-09-21
  “海洋六号”船在8月30日抵达东太平洋工区后,有序推进深海资源航次第一航段工作,先后完成了多波束测量、多道地震、海底热流测量等调查任务,按计划9月下旬将靠泊美国夏威夷。

  圆满完成多道地震调查任务。

  9月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声“炮”响远去,太平洋恢复宁静,今年“海洋六号”船在太平洋腹地执行的多道地震任务圆满完成。

  多道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的一种勘探方法。据首席科学家邓希光介绍,多道地震勘探广泛应用于海洋地质调查的各个领域,但也有设备复杂昂贵、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的特点,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地震勘探船施工。

  今年的中国地调局国际海域深海资源调查航次,“海洋六号”船首次承担了开展多道地震勘探的任务。据韦成龙介绍,针对大洋科考的特殊性,技术方法所提前一年就完成了相关的部署,抽调经验丰富的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准备,在大洋综合海试前完成了整套地震勘探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在海试中一次成功,并保证了整套设备的所有配件百分之百备份,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完成首次大洋海底热流测量作业。

  当地时间9月8日下午两点,在经历了两天的紧张作业之后,最后一个搭载着地调局广州海洋局完全自主研发的FY-1型温度测量仪的重力取样器被成功回收甲板。这是地调局广州海洋局近年来首次利用“海洋六号”母船在大洋科学考察中进行海底热流作业,经过仔细检查,并确认了获取的数据合格。

  与以往没有安装动力定位系统的母船作业相比,此次调查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获得了更精准的海底热流数据;大大降低了海上作业风险,提高了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地取得了沉积物样品,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地调局广州海洋局已成为拥有国内热流调查设备最齐全、自主研发热流调查设备最多的单位,同时培养了一批集热流设备研发和热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

  探索大洋样品管理。

  大洋科考每个航段采集的样品可谓是科考调查船从深海捞出来的“无价之宝”,是科研人员今后了解深海大洋、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物质来源,因此,样品管理是直接影响科考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中国地调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采集的样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海水样,另一类是沉积物柱状样。样品采集、处理到入库为一个管理流程。其中样品处理是整个样品管理最重要的一步,主要在地质室进行。为了抑制海水样中的细菌及微生物生长,采集水样时一般需要根据采样瓶的剂量滴入适量浓硝酸,密封样品瓶,瓶身签贴样品并用透明胶带缠绕保护。沉积柱状样则需要按相应的处理要求分样品包扎整理、描述、照相三个步骤进行。其中样品标签信息包括来源的项目名称、调查航次、站位编号、样品层位、长度及采样时间等更加详细;样品描述根据采集的沉积柱状物颜色、岩性的变化进行分层描述、样品编号及沉积物、生物的现场涂片鉴定等。

  在海水样中加浓硝酸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制作众多样品标签时如何做到每一个样品信息都不出错?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对保存的样品都做到存取方便并有序?这些问题在样品管理中,引发了科考人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