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记者随船手记之八:“媒体屋”里那些事儿

来源:中国地调局广海局 作者:毛志红 发布时间:2014-07-25
  截至7月21日,“海洋六号”从关岛起航整满10天了。
  10天来,不同研究方向的科考队员在自己工作领域取得进展,同时大家又能携手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彼此协作中加深了兄弟情谊,“家”的氛围越来越浓。这一点,从记者所在的“媒体屋”里微妙变化可以窥见一斑。
  所谓媒体屋,是“海六”兄弟们对记者所住房间的戏称。起初,媒体屋每天大门敞开但却门庭冷落,想彼此了解只能到工作场地或公共场合去“撞运气”,体验队员们的工作生活,参与队员们的娱乐活动。“海六”兄弟们一直也很关照这里,时不时有人登门问候,或约出去小聚谈心,但依然稍显拘谨。
  后来,记者发现每天都时不时会有人在媒体屋门外的走廊边上拿着手机徘徊停留。原来,由于这个房间正好处在楼梯口,可谓上接5楼会议室下接3楼餐厅,恰恰这两个地方都装有WIFI信号发射器,应该是网络信号最强的一个房间。借此“地利”,记者尝试把媒体屋作为大家歇脚蹭网的公开场所,邀请在门外徘徊的队员进屋上网。两名女科考队员很快适应并习惯了这种进屋蹭网的方式,她们的光临也带来了不少人脉,媒体屋由此人气大增。
  “欢迎大家来坐坐!”渐渐地,越来越多人来这里,或探讨调查作业,或交流思想火花,或畅谈生活趣事,媒体屋里热闹起来。有热烈讨论地质和生物两个领域“联合培养”研究成矿原理的,有畅谈技术创新思路的,有给业余生活出点子的,也有谈天说地拉家常的……每到此时,我都喜欢或静坐旁听,或水饮服务,或参与其中。看着兄弟姐妹们能在这里找到并分享快乐,我也能慢慢熟悉大家的业务和生活,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到了‘海六’,就是一家人。”媒体屋因为有了家庭成员的关照而变得温馨,“海六”因为有了家庭成员的奉献而汇集智慧。有“家”的地方,就有感召力;有“家”的氛围,“海六”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