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电子邮件,“海洋六号”告别了写书信的历史;有了网络电话,“海洋六号”告别了守候手机信号的往事;有了WIFI,“海洋六号”开创了大洋微信的新生活——
“海洋六号”的通信三级跳
来源:中国地调局广海局
作者:李响
发布时间:2014-06-23
“船长,出海回来了?”
“早着呢,还在太平洋。”
“那怎么能上微信啊?!”
“用的是卫星信号啊。”
“哇塞,‘海洋六号’真够牛的。”
……
前两天,“海洋六号”通信指挥系统卫星信号恢复,船长蓝明华和大学同学用微信聊起了天。在茫茫太平洋深处还能用微信、QQ,确实有种神奇的感觉,难怪蓝明华跑商船的同学会羡慕不已。
“海洋六号”的通信条件在科考船中绝对是一流的。除了去年投入使用的通信指挥系统,还有之前用得比较多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FB和F77两套设备。“记得2009年刚交船时,船上只有一套海事卫星通信设备。 如今多出的两套设备,让‘海洋六号’实现了从电子邮件、电话到无线上网的飞跃,通信条件在四年内发生了根本变化。”蓝明华说。
第一跳:电子邮件系统放开使用,拉近陆地和海洋的距离
“海洋六号”的局域网络系统非常完善,每个工作场所和舱室内都设有网络接口。2010年,电子邮件系统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于当年正式开通使用。
蓝明华介绍,船上的邮件系统相当于“邮递员”的角色,科考队员把编写好的邮件发送到网络控制中心服务器,然后统一打包发送到岸基运营商,再由运营商分发给各个邮件地址终端。那时候,因为卫星通信费用较贵,每天只能收发邮件两次,而且每个邮件的大小不超过10KB。
“但对科考队员来说,每天通过E-mail和亲人朋友保持联络,已经非常满足。”曾有科考队员对记者说,邮件系统的使用,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人性化管理的最好体现。
“这话一点不假。在上‘海洋六号’前,我曾随‘探宝号’、‘海洋四号’等调查船出海执行任务。船离开陆地大约30公里后,手机信号消失,从此与世隔绝。有了电子邮件系统,即使在大洋深处,也可以和亲人鸿雁传书,拉近了海洋和陆地的距离。”说起这些,蓝明华深有感触。
第二跳:通信指挥系统投入使用,海上打电话不再奢侈
电子邮件系统投入运行之后,“海洋六号”对通信设施的改造并未停止。
2012年底,“海洋六号”加装了全新的通信指挥系统。据说这个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商业卫星,可以实现视频会议、传真、电话、上网等多种功能,而且费用不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去年“海洋六号”执行大洋任务前来不及对该套设备进行调试,导致前期无法投入使用。
蓝明华告诉记者,“海洋六号”去年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有次在飞机平台散步时,新上船的科考队员问他:“船长,那两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左边是卫星电视天线,中间的大家伙是通信指挥系统天线。”“通信指挥系统有什么用?”“可以开视频会议,还能上网、打市内电话。”“哇塞,要能早点开通就好了!”
是啊,要能早点开通多好啊,这样在没有卫星电视的日子里,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下载时事新闻,了解最新动态。“最重要的是可以打电话,而且号码是广州区号,按普通市话或长话收费。执行大洋任务时间长,大部分人员无法轮换,听听亲人尤其是孩子的声音,可以缓解思念亲人的痛苦。”蓝明华说。
正当大家满怀憧憬的时候,去年8月下旬,正在东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收到从广州发来的传真,通知进行通信指挥系统调试,以配合海上课堂的现场直播。突如其来的消息,振奋人心。
经过海陆两端一个多星期的努力,系统调试完毕,虽然带宽只有1兆,而且和陆地基站、其他调查船共用,但效果还不错,不但可以进行视频会议,还可以上网、发传真、打电话。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上局内网,实时了解局里的日常动态,实现了与局里办公自动化的无缝连接。
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系统运行良好。临时党委非常关心科考队员的心理需求,决定在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之外,开放系统电话。“那段时间,打电话经常得排队。能听到亲人朋友的声音,给海上科考带来了全新感受。”蓝明华回忆。
第三跳:WIFI开放使用,圆了大洋微信梦
打电话的难题解决了,临时党委开始想办法给科考队员提供更周到的上网服务。
当时有人提出,如果能够加装流量分配器,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把剩余的流量分配到每个房间,就能让科考队员上网聊天。此提议立即获得大家认可,但也有人认为带宽太小,分到全船40多个房间,流量根本不够用,好事反而可能变成坏事。“最后经过商议,决定先安装无线路由器,验证上网速度,如果试验通过的话,再进行推广。”蓝明华说。
经过试验,发现这样只能保证3台~4台电脑或笔记本同时上网,而且速度很慢,电话的通话质量也受到明显影响,看来此路不通。
车到山前必有路。如今网络技术那么发达,应该有类似流量分配的设备。咨询服务商,答复是肯定的,叫做“行为管理器”。通过“行为管理器”对船长、首席科学家的上网流量和电话流量进行分配,把剩余的流量放开使用,上网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去年从大洋回来后,“海洋六号”便向上级申请加装“行为管理器”,很快得到批复。今年出海前,设备便安装上船,在国内航次试用后效果不错,基本不影响收集气象资料和发送邮件等工作,电话的通话质量也有所改善。
条件具备,在大洋综合试航航次,“海洋六号”出台了《无线网络管理规定》,在船上四楼、五楼装了两个无线路由器,试行放开用手机上网。打电话的人明显少了,每天工作之余,四楼、五楼都会聚集不少低头看手机的人,成为“海洋六号”的一道风景。
试验效果不错,证明通过手机WIFI功能上网的模式是可行的。这次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大洋第32航次任务期间,临时党委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决定继续开放无线网络,这无疑是科考队员收到的最好礼物。
说到这,蓝明华感慨不已:“记得去年7月,有同事在国外的钻探船上工作,发邮件说躺在船上就可以上网,着实让‘海洋六号’的兄弟们羡慕不已。什么时候‘海洋六号’也能上网啊?什么时候那硕大无比的球状天线不再是摆设?大伙对此充满期待。没想到,这个愿望不到一年就实现了。‘海洋六号’的科考队员们也可以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也有WIFI。”
有了电子邮件后,“海洋六号”告别了写书信的历史;有了网络电话后,“海洋六号”告别了守候手机信号的往事;有了WIFI,“海洋六号”开创了大洋微信的新生活。
期待下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