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科考活动 > 工作日志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从5月28日出航至今,已在太平洋上航行工作了40余天。此次执行的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务历时160天,已完成了整个航次四分之一的工作。
这已经是“海洋六号”的第3次大洋远征,科考项目涉及多项学科和专业技术方法,探索性强、精度要求高。由于航海作业时间长, 气候海况和工区环境复杂多变,海上作业难度较大,科考队员常常面临晕船、孤独寂寞、思亲痛苦等多重身心考验。如何让全体科考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太平洋上,是“海洋六号”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海洋六号”通过积极开展“临时党委建在船上”的实践探索,将临时党委建在远洋科考第一线,将科考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为全面完成科考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临时党委“建”到船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据何高文介绍,把临时党委建到船上,是广海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20多年大洋科考工作传承和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也是推进基层组织工作的有效经验。临时党委成员由首席科学家和甲板、轮机及调查三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参航单位人员共同组成,实行“一岗双责”。其主要职责是对整个航次的领导、监督、协调,为航次实施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全力支持首席科学家工作,确保航次任务的顺利开展。三年来,临时党委研究制定了船上安全管理制度、航次调查工作计划,在每个航段和重要工作时段及时召开会议,同时每两天定期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议,汇聚集体智慧,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有效应对海上生产的复杂问题,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如在第一航段作业期间,“海洋六号”深海浅钻设备意外发生故障,作为最重要的取样设备之一,如不及时排除故障,将直接影响航次整体工作安排。临时党委一方面迅速调整作业计划,稳步开展其他工作,一方面组织由年轻党员于彦江、胡波、田烈余等组成维修攻关小组,加班加点进行抢修,最终攻克了难题,保证了第一航段任务的如期圆满完成。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远洋航线、海况复杂多变的深海大洋实施海洋地质调查,是对调查船及科考团队的全面考验。临时党委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活动,把创先争优融入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科考队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诠释了“如何凝聚人心保持战斗力”这一重要课题。
据第二航段临时党委书记孙雁鸣介绍,因地制宜地开展主题活动,是我们保障科考顺利开展摸索的有效工作手段。海洋六号已形成了七一重温入党宣誓、国庆向祖国问好等各种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模式。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极大激发了科考队员的爱党爱国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六号”临时党委充分发挥团队的人才资源优势,在广海局党委、团委的倡议下,“海洋六号”成立了大洋科考29航次青年突击队。每当遇到机器故障、险情时,青年突击队员总是冲锋在前,奋力抢修,仅在第一航段中就排除排烟管、生物拖网等故障十几次。
今年“七一”前夕,临时党委组织“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誓词”主题教育活动。24位共产党员面对鲜艳、庄严的党旗,背靠大海,头顶蓝天,响亮而庄严地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提醒党员时刻践行自己的誓言。此外还组织开展了七一座谈会和“十八大、党章知识问答竞赛活动”,使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和凝聚力。
加强海洋地质文化建设,丰富大洋科考精神文明成果
“海洋六号”临时党委非常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采取各种措施调节海上生活,舒缓烦闷情绪。如成立以各部门长为委员的伙食委员会,密切关注队员饮食要求,改善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利用船上的电视系统播放录像,每日摘抄新闻上传到船域网上,沟通信息;端午期间,临时党委在直升机平台上举办了端午晚宴,慰藉科考队员的思乡之情;搭建了简易的海水泡澡池,装备了新的卡拉OK点唱系统,让队员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
为加深社会公众对海洋地质事业的了解, “海洋六号”邀约主流媒体记者随船远航,并充分利用腾讯微博等新媒体发布信息。今年,国土资源报派出记者随船采访,全程独家报道。临时党委还策划了“海洋六号不得不说的故事”系列征文等活动,目前已收到科考队员创作的作品四十余篇。
经过三年的实践,海洋六号船已形成独特的海洋地调文化现象。2012年出版了《“海洋六号”2011》一书,记载了中国大洋23航次科考期间60多名队员创作的400多篇日记,真实记录了科考工作、生活的独特体验。
这些新闻报道和日记,既是远洋科考的客观记录,也是富有特色的海洋地质精神文化成果,丰富了科考工作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无私奉献、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