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科考活动 > 工作日志
5月28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正式开始执行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任务。
据了解, “海洋六号”船是在近日完成第29航次综合试航任务后正式开始此次科考活动的。此次综合试航始于今年2月底,试验项目涵盖大洋第29航次科考所有的参航设备,包括声学深拖、单道地震、生物拖网、海底摄像、深海浅钻、超大口径重力活塞取样器、无人无缆潜器(AUV)及其附属设备等10余套设备。其中,无人无缆潜器(AUV)和声学深拖是之前综合试航的重头戏。
据介绍,在试航活动中,改造后的首次进行海上试验的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潜龙一号”搭载“海洋六号”船先后在南海中部海域进行了7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4159米。试航对潜器的结构强度、深水耐压、深海配平、布放与回收、自主航行控制、组合导航、声学定位、声学探测、光学探测以及水文参数测量等功能和性能进行了验证,首次获得了相关海域海底地形、侧扫声纳、浅剖以及水文等探测数据。
本航次中的6000米声学深拖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深海声学拖曳系统样机。在试航中,该系统在南海北部水深2000米~3000米试验区海域,实测获得了高精度海底地形图、浅底层剖面、旁侧声纳等资料,并实现了改造后声学深拖系统与“海洋六号”船的有效衔接,固化了拖体收放操作方式,验证了声学深拖系统水下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能,为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通过综合试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海洋六号”船、调查设备及人员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演练,科研人员也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海洋六号”船投放与回收AUV方法,安全回收率达100%。
28日开始的本航次科考任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委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施。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温宁介绍,整个科考航程约需160天,航次时间长,任务艰巨。其中,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分三个航段,首次增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航段(CGS航段)。在启航仪式上,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王飞为科考队授旗,共有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和院校的90多位科考人员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