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科考活动 > 工作日志
海洋六号船上防海盗演习本报记者 左朝胜摄
走向深海大洋
“海盗来袭!”
海洋六号科考船胜利完成任务,在返航回国的路上,突然警报响起,船上广播“有海盗来袭!”一时间,气氛骤然紧张。平时很少启用的轻武器凛然亮相,一支高素质的远洋科考队,立马变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队。大家各就各位,占据有利地形,对太平洋上敢于冒犯我国科考船的海盗即将展开一场激战!
亲爱的读者不要紧张,这是“海洋六号”在返航途中举行的一场防海盗袭击演习。
(日记1)
听说下午要举行防海盗演习,这也是针对菲律宾附近海域举行的针对性演习,尤其是在湄公河流域发生了中国船员被袭击伤亡的事件,我们更是要有备无患。
中午12点左右,船长在广播里讲了大概的分工,我在机动组,其他还有武装班、救护组、水龙组。虽然在机动组,可是我还挺想去打打枪。下午4点,警报响起,大家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高压消防泵全开了,医生带着急救箱和担架,大副三副带着半自动步枪,大家一起集合在4层甲板。船长给大家说明了防海盗的分工和方法。一般情况下,发现海盗就要拉响警报,轮机组开动所有发动机,还有消防泵,驾驶台鸣笛,人员就位。假如海盗比较少,就鸣枪示警,吓跑为第一选择,但是也不排除有个别不怕死的笨贼非要登船,可以考虑开枪击伤或者击毙。假如海盗比较多,开着小艇,我们很难跑过人家,这种情况下还是先鸣枪示警,如果不行,海盗非要登船,船可以采用大角度转弯等方式尽量增加登船难度。如果靠近了可以采用高压水枪喷射,用强光照射海盗使之晕头转向。假如登船了,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阻止他们进入船舱,比如自制的燃烧弹和玻璃瓶等。各组人员各就各位。我们机动组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和能攻击海盗的东西,输送到武装班的手里。
记得在索马里,中国的一艘货船遭到海盗袭击,海盗都已经登船,后来就是凭着燃烧弹和玻璃瓶子,烟花爆竹等成功击退海盗,但是有一个人中弹受伤。新闻最后的结尾是“海盗竖起了大拇指,夸中国人真了不起!”具体情况是否如此,海盗是否也有这等精神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大家围在后甲板,看着武装班打枪。老熊当过兵,对枪械很熟悉,所以老熊是这次演习的“军事顾问”,有了专业人士的支持,有了首席,船长的指挥,海盗还敢来?来一个后悔一个,来两个后悔一双,最后我们都过了把枪瘾。
风声枪声喝彩声,声声入耳。
步枪水枪工具枪,枪枪要命。(王俊珠)
(日记2)
早就在日记里听程老师说过,跑路回家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太多的勇气,今天见识了防海盗演习才知道所言非虚。随着警报声响起,事先听取了分组安排的科考队员们一个个全副武装,迅速集合在了指定地点。所谓的全副武装也不过是工作服、安全帽和安全鞋而已。王俊珠笑言:“如果每人发一套迷彩服和迷彩头盔,这阵势都可以冒充武装部队了。”
防海盗演习虽然是第一次举行,但是在领导们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队员们一个个都踊跃参与,场面井井有条。我被分在水龙组。到甲板集合以后,组长梁“水头”就亲自示范,教我们接水龙带和高压水枪头。我和黄宁跃跃欲试,刘哥是老手,三下两下就和我们一起搞定。梁“水头”拧开水龙头,一股强劲的水柱从高压水枪头喷射而出,我们双手紧紧地握着“武器”,甚至明显感觉到了后坐力。水柱在五米之内劲头、力道十足,如果打在脸上,威慑力还是很惊人的。我寻思着,选我到这个组是看中了我身强力壮还是身手敏捷呢?不过我小时候也玩过水枪,似乎准头还不错。
大家最羡慕的当然还是武装班了,那可是真刀真枪啊!对于这些枪,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去年12月份军训的时候就已经捣鼓了几天,当时一起军训的王俊珠、胡杨、曲佳和黄宁都号称神枪手,我就稍稍逊色一点。在我们这个临时部队里,孙船长是总指挥,何首席是参谋长,何队长是政委,船上唯一的退伍老兵大熊是军事顾问,邓助理则充当战地记者。
子弹已上膛,敌人何在?莫急,李华龙早就找来了一堆气球,一个个扔在海面上充当假想海盗。武装班的兄弟们果然个个有准头,大熊虽然退伍多年,但虎威犹在,姿势很有派头,船长大副和三副也给我们展示了精湛的枪法,堪称百步穿杨。
演习结束了,继续跑路回家。越临近回家了,越想家。上半夜梦爹娘,下半夜梦女朋友,梦着梦着,希望真的能到家了。(胡波)
(日记3)
“瞄准射击”,随着孙雁鸣船长一声令下,一名武装班队员端起上好膛的半自动步枪,枪口瞄向船尾方向海面的“可疑目标”,“砰—砰—砰—”伴随着阵阵清脆的枪声,一串子弹飞向远处,瞬间海面溅起串串水花。这不是与“海盗”的真实较量,而是模拟海盗袭击时而举行的一次防海盗演习。
16时整,各应急行动小组按《防海盗应急预案》的部署要求,携带相关设备迅速赶赴各自的岗位。何高文首席赶到驾驶台协助船长指挥,报务员值守电台负责对外联络;余老轨、冼老轨、电机员赶到机舱,启动所有发电机、消防泵;大副指挥队员搬运枪支弹药;梁广海水手长指挥组员接水龙带、水枪,并准备太平斧;金植刚医生带领队员携带药箱、担架待命;刘方兰助理带领其余人员关闭各层水密门窗,搬运灭火器、酒瓶等。除驾驶、轮机值班人员外,其他各行动小组人员统一到后甲板集合,在指导船长何发光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展开行动。
5分钟后,消防泵出水,水龙组人员用3支高压水枪模拟对企图靠近船尾的“海盗”船进行喷射。同时,船长不断拉响汽笛,采取大舵角左右转舵的规避行动如果真的海盗来袭,来回大舵角改向,船尾掀起的滚滚大浪,能有效延缓“海盗船”的行进速度。
为进一步威慑“海盗”,船长同意进行射击,但不可“伤及”海盗除非海盗强行登船,对科考队员进行射击,才能以自卫的方式进行反击。武装班长接到命令后,指派船上唯一的一名退伍军人熊应强(来自国家海洋局二所,大伙习惯叫他“大熊”)担任第一射手,只见大熊熟练地操起半自动步枪,上膛、压弹、瞄准、射击,一气呵成,“砰—砰—砰—”,阵阵枪响,“海盗船”(一个小油桶)前面不远的海面溅起串串水花。
16时20分,海盗威胁解除,武装班成员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沉着、冷静地对“可疑目标”漂在海面的气球,进行瞄准射击。(大副 蓝明华)(记者 左朝胜 国土资源报记者 陈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