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扶贫攻坚 > 综述文章
支撑服务赣南苏区精准脱贫是地质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更是政治担当。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发挥专业优势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加大力度,加快步伐,2016-2018年三年安排经费不低于3亿元,2019-2020年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强力支撑赣南苏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解放思想,用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整合,快速实现四个全覆盖。以赣州四县为重点,围绕脱贫目标,整合不同专业领域地质调查项目和工作,由南京中心牵头,会同相关局属单位,整体推进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
二是扩展宽度,提高程度,支撑服务成效落在示范上。以见效快为根本原则,从金属矿产扩展到见效快的萤石等非金属矿产,加大赣南苏区的能源矿产的调查,适时安排油气、地热的评价工作;提高工作程度,强化示范引领,矿产地质调查可做到异常查证甚至更深,实现与商业性地质需求无缝对接;水文地质调查,通过探采结合井,建立地下水引水到户示范工程;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建立特色农业产品示范基;地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达到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要求。
三是举全局之力,担起非常之责,促进如期脱贫。充分调动全局各单位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考核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工作。
(二)重点突出,实现四个全覆盖。
一是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017年实现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瑞金、寻乌等六县特色农业区全覆盖,启动会昌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018年实现赣南苏区特色农业区全覆盖。
通过调查取样,分析土地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富集特征,查明重点乡镇农用地的土地质量基本情况,圈定富硒土壤资源,优选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区,支撑农业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选适宜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开展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全面掌握土壤结构、有机元素构成、有害有毒成份,支撑赣南苏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示范基地建设。
二是1:5万区域地质调查。2017年实现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等四县(以下简称“赣州四县”)全覆盖,2018年实现赣州七县全覆盖,2020年实现赣南苏区全覆盖。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查明赣南苏区岩石、地层、构造、古生物等基础地质背景,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加强地质遗迹专项调查,为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1:5万矿产地质调查。2017年实现赣州四县重要远景区全覆盖,2018年实现赣州七县整装勘查区和主要矿集区全覆盖,2020年实现赣州七县重要远景区全覆盖。
通过调查评价,基本查清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资源现状,发现找矿线索,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后续矿产勘查提供找矿线索。重点开展钨、锂辉石、萤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等优势矿产的矿产地评价,支撑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1:5万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2017年实现赣州四县主要问题区全覆盖,2020年实现赣州七县主要问题区全覆盖。
通过调查,查明地下水资源状况,查清地质灾害分布范围、诱发因素、成灾机理,查清矿产开发诱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等,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引水入户、灾害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等示范工程建设。
(三)强化示范,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深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提出农业经济区划和特色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建设土地和农作物质量监测产业支撑实验室。支撑地方人民政府,2018年前建成赣县南塘镇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大埠镇富硒农业产业园,兴国县梅窖镇富硒农产品基地、潋江镇杨澄蔬菜基地、杰村乡含田蔬菜基地,于都县段屋乡富硒绿色蔬菜基地、梓山镇红稻人幸福生态园,宁都县东山坝镇生态农业(虎蛙稻)种植基地、青塘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瑞金市叶坪镇田坞、黄沙产业扶贫精品示范点,九堡富硒产业园、泽潭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寻乌县南桥镇大棚蔬菜基地、三标镇现代生态果蔬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是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深化矿产地质调查成果,与省地勘基金衔接,引导商业跟进,提供6~10处可供勘查开发的矿产地,提交3~5处地热水资源地。2018年前,建成兴国县画眉坳、宁都县河源等2处钨、锂辉石金属矿产开发基地,兴国县隆平-良村萤石、寻乌县高岭土矿、瑞金市耐火粘土等6处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提交一批矿产资源储量。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矿产选冶工艺研究,建立1~2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三是安全用水入户示范工程。深化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实施探采结合井300口,为赣州七县勘查评价1个城镇应急水源地。协助地方人民政府,2018年前建成赣县阳埠乡下阳村、五云镇蓬村、沙地镇螺田村、五云镇夏潭村供水示范工程,宁都县洛口镇球田村供水示范工程,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梅窖镇寨脑村供水示范工程,于都县银坑镇谢坑村和上宝村、禾丰镇黄田村供水示范工程,瑞金市冈面乡渡头村供水示范工程,寻乌县留车镇飞龙村、晨光镇高布村和项山乡卢屋村供水示范工程,切实解决缺水地区人民群众饮水困难。
四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治理示范工程。深化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支撑地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个体系建设。协助地方政府2018年前,建成2~3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点,完成兴国县崇贤乡1处山体滑坡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完成于都县铁山垅矿山环境改善示范工程1处,支撑绿色矿山建设。
五是地质遗迹开发示范工程。在兴国县宝石寨、宁都县翠微峰及寻乌县青龙岩开展地质遗迹专项调查,为建设2~3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
(四)落实责任,促进脱贫如期实现。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和赣州市矿管局协调联动办公室为平台,加强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和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局直属单位人、财、物力量,全力以赴支撑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工作,局属各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统筹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和自有资金,以是否切实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作为项目成果评价的标准,明确主体责任和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以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如期实现赣南苏区脱贫。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重点支撑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瑞金、寻乌和会昌等县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省地质勘查基金共同支撑兴国县隆平-良村萤石、寻乌县高岭土矿、瑞金市耐火粘土等6处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研究所重点支撑兴国县画眉坳、宁都县河源等2处钨、锂辉石金属矿产开发基地建设。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重点支撑于都县建立1~2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重点支撑宁都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支撑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市供水示范工程,帮助建设水塔,安装管线到家,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支撑兴国县山体滑坡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岩溶地质研究所重点支撑兴国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重点支撑瑞金市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重点支撑赣县、兴国县、寻乌县供水示范工程建设,帮助建设水塔,安装管线到家,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重点支撑于都县实施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建设,支撑兴国县宝石寨、宁都县翠微峰及寻乌县青龙岩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其他局直属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统筹自有资金,按照地调局统一安排,开展相应的对口支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