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徐龙强: 关于公益性 基础性 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几点粗浅想法

来源:物化探所 作者:徐龙强 发布时间:2009-07-08
    建国以来,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其特征是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由中央财政统筹拨付资金,集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统筹安排、协调运作的管理、运行方式;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地质工作。其特征是队伍精简,资源配置再调整,资金来源多元化,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并举,事业性、企业化管理并行的方式;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其特征是公益性、基础性与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分体运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与企业投资并行的方式。社会新形势、新体制下的地质找矿工作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已经构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仍在经历着适应形势、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科学发展与不断升华的过程。下面就促进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谈几点粗浅想法。
    一、统筹规划 明确目标出大成果
    制订规划要适应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满足国家、社会需求,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明确任务目标;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全局,分时实施,力争一步到位。集全国的精英智慧,下大力做好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度高,有突破性,有国际级的显示度;
    要突出重点,重点是鼓励创新,出大成果。在创新与出大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和培育突出人才;
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要在依靠成熟方法技术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精度,增多测量参数,拓宽工作和服务领域;
    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虽然分体运行,重大、急需矿产资源勘查按照局的定位是纳入规划的,从国家层面、宏观层面,解决国家急需的,或者是长期战略性储备需求的矿产勘查问题。要创新找矿理论,更要应用新方法、新技术。隐伏区找矿,深部勘测将是突破的重点。物化探方法技术应发挥更大的支撑与排头兵作用;避免重复性工作;避免经常性提计划与增补计划。
    近期看到一位专家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出谋划策并初见成效,对做规划提出应从“四划”考虑,即“谋划、策划、规划、计划”,谋划是谋发展的魂、发展的核心,策划是找发展的战略与途径,规划是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计划是任务分解。谋划与策划是务虚,虚中有实,研讨会、征求意见做得好做得实,几上几下,有利于规划的制订与落实。
    二、抓好布局 突出工作重点
    基础地质工作侧重新方法新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突破,扩大信息资源量,提升所提供信息的精准度。如多参数地质填图中,一是提高测量精度,二是填补空白区,三是增加新参数,还有部分参数因仪器、方法技术方面的制约而受到限制,增大研发力度,提高测量基础数据的质量。
公益性地质工作领域建议拓展城市放射性污染动态监测。这项工作过去我国一直未搞,主要是受经费制约,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这部分工作应提上日程,这是关系国民健康,促进和谐建设的大事,也是从源头治理和改善人文环境的一项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一部分,要突出“预警”工作,灾后研究是为了下次灾前预警,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空洞塌陷、洪水灾害等方面,建立紧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单独立项,攻克技术难关,拿出预警方案;形成全国范围的预警体系,重点地区、频发地区重点监控。
    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是发现和探明新的矿产资源地。国家急需、紧缺的和国家需要战略性储备的矿种应是国家财政和中央地勘基金关注的重点。在实现重大、重点找矿突破方面建议:1、工作靶区圈定。一是主要通过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获取地质找矿新的信息,圈定远景靶区;二是新老资料综合利用,圈定新的工作靶区;2、组织上以各大区调中心牵头组织实施;3、在钻探详查阶段,可以考虑采取兵团作战的方式,调集各方力量组织大的战役,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缩短工作周期,达到应国家所急的目的。
    三、理顺关系 组织结构逐步调整到位
    理顺部、局、院、所关系已提上日程,一是理顺组织结构关系,二是理顺业务职能、职责关系。从职责关系上讲,局、院已明确的主要职责相互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基本涵盖了地学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基础性公益性地调工作组织实施与资源评价等方面。从职责侧重上可能局属地调中心对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基础性公益性地调工作组织实施与资源评价等工作多些,院及各所对地学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侧重多些。因此,如果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将围绕局的中心任务和主要职责调整布局和进行资源配置,发挥院、所的技术支撑长项和优势,通过地学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开发等用于指导地调和在地调工作中推广应用,起到提高地调水平、获取突破的作用。各所的主要工作应是解决技术难题,提出和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调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此外,局属各单位定位是国家事业单位,但或多或少都留存有转轨期的印记,基本是国家、部、局项目、市场项目收入与企业收入并存,近年整顿清理企业,撤消了不少小、乱、差的企业,但从理顺关系、规范管理上还很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办企业,这是国家改革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实践证明很难按企业法彻底规范成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独立法人实体,造成企业的管理不顺、经营不顺,在事业单位内部与市场外部大环境形成内外两张皮,事业性管理与市场竞争机制难以达到满意调和。随着改革进程,国家明确了政企分开,企业从政府部门脱钩剥离的做法,但事业单位办企业还仅限于清理整顿,自我消化;二是事业收入、市场收入、企业收入多种渠道并存,一个单位收支两条线,形成内部切块,多种体制、多种结构、多种机制并举,形势好时相安无事,一旦某个方面出现滑坡,则人心不稳,打破表面的安定与平衡;三是由于政策不明朗,主力人员分散难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和大的战役,多重心几条腿走路的作法因担心政策取向上的变化而不敢动作。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事业性经费投入不足;二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需要的人员不足,不需要的人员过剩。对此建议:一是按照事业单位定位、定岗、定编后,保证财政经费投入,配套用人机制和一定力度的奖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企业治理整顿从治本出发,首先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好、实力强,具有较强市场抵御风险能力的企业,实行脱钩,这部分可以考虑给予较大的优惠政策;其次,对主业的延伸产业和关联产业纳入主业服务业,或者是主业的支持项目,成为主业的一部分;第三对于经营不好,规模较小,不稳定的企业经前一阶段的清理整顿已所剩无几,应彻底实行关停并转,人员纳入主业服务业。
     四、整合资源 建精建强队伍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还未到位,在当前没有相关政策,缺少尚方宝剑情况下,许多单位要合理整合资源,建精建强队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个别流动的也不是过剩人员)的问题,既是阻碍改革发展的根本瓶颈之一。一下解决不了“出”的问题,必须把好进口关,近年有些单位人数膨胀很快,工作需要的一定要进,但要慎而又慎。近年项目多,资金有保障,条件明显好转,想来的人很多,建议制订统一的用人标准和用人程序,减少出现新的过剩人员情况的可能性。预防一旦政策有变化,造成新的被动。对于国家政策规定的安置人员,如残疾人员、复转军人等,要上岗入编,保证经费。
    生产所需仪器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保持和属于世界前沿地位。装备符合现代化标准。
    基地建设统筹考虑,先进的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应该拥有一流的生产、科研、办公与生活环境。参加过一次局组织的基地建设研讨会,计划征地,统筹规划,统一实施,解决在京单位的基地建设问题,后来没了消息,如有可能建议还应由局主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