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汪西海: 发挥专业优势,再造地质力学辉煌

来源:地质力学所 作者:汪西海 发布时间:2009-07-02
    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所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三位专家成为国务院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七位专家成为科技部的专家组成员,60多人则直接参加了抗震救灾的相关野外和室内工作。实践证明,运用李四光地质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提供技术支撑,见证了地质力学研究所的专业优势。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独创的一门多边缘学科。李四光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对地震有过几次成功的预测。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李四光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果然在1967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6.3级地震。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1970年1月5日通海发生了7.7级地震。在1970年1月28日的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上,李四光说:“四川西部是危险区,现在我提心吊胆地工作,要赶快上去。”结果在1970年2月24日就发生了四川大邑6.2级地震。1971年,李四光临终前遗憾地说,再给他半年,可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预报技术是从地震监测、大震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对地震发生的条件、规律、前兆、机理、预报方法及对策等的综合技术。
    70年代,人们对地震相当重视,有众多的专业地震预报队伍和群测群防队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震预报体系,仅1975—1976两年,就准确预报了辽宁海城、云南龙陵、四川松潘等地7级以上地震。尽管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地质力学所有一批很强的地震研究队伍。唐山地震后,日本多次制造紧张空气,散布北京某日到某日要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如果不震,日本政府赔赏3个北京价值的财产给中国等。当时北京人心慌慌,抗震棚遍地皆是,有家不能进,有房不能住。就是在这种紧张气氛下,我所一位从事地震研究工作人员,根据北京周边地质构造情况,准确判断北京市区当时不会发生大地震。他大声疾呼,要向中央反映,不要轻信日本,人为制造紧张空气。可想而知,如果他没有深厚的地质力学功底,谁敢在人命关天的大事面前果敢进言。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地震重视程度降低了,专业地震预报队伍减少了,群测群防队伍消失了。地质力学所也不例外,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仅仅为了生存而放弃了许多专业特色,其中包括地震地质工作。更为遗憾的是老一代的地质力学工作者相继退离科研和生产一线岗位,各大学取消了地质力学专业,地质力学队伍的人数在逐年减少。
    随着资源紧缺及灾害频发等现实,地质力学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加强地质力学在能源、矿产调查以及地壳稳定性、地质环境和灾害调查中应用,培养地质力学人才队伍,不断创新和发展地质力学理论,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安全提供技术服务,再造地质力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