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地质调查提速发展
来源:水环地调中心
作者: 张国兴
发布时间:2009-06-30
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领统地质调查工作,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把握科学发展的重点,实现地质找矿大突破,促进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提速发展。
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中,注重把握关键环节,做到“三个确定突出”。一要确定突出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准确定位。把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主动融入到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全局中去,围绕国家对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而确定工作目标。按照《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的规划,“一项计划,五项工程”的要求,依据地质调查工作“采集和收集信息,存储和管理信息,处理和研究信息,传播和提供信息”四项基本任务。以及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要在重点领域,重要的经济区,重要的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的工程区的地质调查工作中,找准切入点,明确结合点,狠抓着力点,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在水工环地质调查领域发展上的本质要求。二要确定突出科学发展的重点。地质调查工作涵盖面比较宽,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密切结合单位的实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选准突破口,确定工作重点,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实现科学发展,上新台阶的根本前提,水环地质调查中心基础比较差,底子薄,人员结构不太合理,相关的业务单位在专业工作方面重叠比较多,竞争力强。必须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思路,重点突破,全力打造“业务精湛,装备优良”成为全国在水工环地质调查的龙头单位,为提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要确定突出体制创新,科学的体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要把业务能力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考核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建立一套适应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水工环地质调查发展中去。
着眼发展实践,实现“三大突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水环地调中心作为水工环地质调查的统领单位,只有坚持大动作,大手笔,才能有大发展,大变化,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一是在发展规模上要有新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发展规模作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形成具有专家团队,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支撑能力的发展规模,培育一流水工环地质调查队伍。二是在承揽大项目,着眼于特色业务领域上要有新的突破。瞄准世界前沿,力抓能够带动全局性有影响的支柱性地质调查项目,全力承担国家急需对经济社会具有支撑发展的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特色业务上独树一旗,成为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力军。三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要有新的突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技术方法与地质调查相协调,地质调查与市场相衔接,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专业地质调查与区域地质调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业务主体与优势专业统筹兼顾,地质调查与市场开发统筹兼顾,积累与分配统筹兼顾,形成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着眼于激发人的活力,实施凝聚力工程,凝聚人心,搭建创业平台,培养新型文化,抓好发展之源,求得兴所之本,夯实和谐之基,力促“三个推进”。一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乐于奉献,爱岗如家新型职工,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全员的素质,增强业务本领,打造专家型团队,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二是推进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努力创造人才干事业,人才干成事业,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拓宽人才视野,积极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培养一批顶尖业务人才。三是推进全员创事业,形成干事业为荣,全所齐心合力,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工作论短长”的良好风气,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干事、干成事为发展理念,奋力推动水环地质调查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