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人类造貌活动与城市自然地质过程共同作用于城市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结构不断发生改变,打破了城市地质环境的原有平衡,地质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规划、改造、建设和发展。目前发生在重庆武隆的鸡尾山山体垮塌,堵死了武隆石梁河上游支流铁匠沟,形成坝高100余米、库容约4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体。该湖体威胁到铁矿沟及石梁河沿岸铁矿乡、长坝镇、白马镇的4350名群众、1600亩农作物,涉及水电站7座、桥梁5座。这类问题发生在城市地区,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所以,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这个契机,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工作,指导城市趋利避害,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避免更多的人员财产的损失,是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一个方面。作为水环所的一员,我们应该发挥特长,以专业知识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必须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工作。结合我部门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开展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城市。
长期以来,水环所的地质工作者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但是,完成的成果应用率低。成果的应用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开展的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在开展之初,就将应用性作为一项考核的指标,当前已经完成的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的城市的成果,已经交由国土、城建等部门应用,获得好评。但由于体制的问题,只是得到了部分的采用,对于城市的地质环境的管理,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开展,另外没有形成相应的强制手段,使得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之初就征求地质工作的建议,这涉及体制、政策等诸多因素,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行政管理模式、人才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地质科技发展的要求,应当加快改革、加快调整(吴淦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现代地质行业需求的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对于我所,多数青年学生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研究所,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少,而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所成立的地质调查部为引进的年轻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锻炼的场所。另外,我所的专业技能培训,请相关的专家对年轻同志的讲授,也从应用的角度提高青年才俊的水平。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为年轻同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他们学术上的项目立项、实施再到报告的编写有了全面的认识。从组织协调和与人交流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了自己培养青年以外,我所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多数由所选派出国留学的人员,学成归国,服务于我所。
我所是非赢利性公益性研究所,除了完成国家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任务以外,还进行科学研究,将科研、地调成果有机结合,服务于城市建设,将大大提升我所得科研实力。使得我所全面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好的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