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地质找矿工作正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形势严峻。因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的问题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广泛深刻的影响着世界范围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在中国,中央及国家有关各部委都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危机尚未见底,形势依然严峻。
国土资源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要求一方面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两手并举,通过土地调控和地质服务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来维护良好的土地矿产管理秩序。另一方面,要求转“危”为“机”,国土资源管理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有更为全面、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改革。所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外贸投资环境恶化形势下,扩大内需是缓解不利经济形势的有效手段。处于产业上游的地质行业,对缓解经济压力与社会问题有独特地位作用;其次,在地质行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久束缚,“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自我循环”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并且与中央提出的科学的理性的发展观要求不符合;第三,尽管中央对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非常明确,但是尚未有效贯彻落实。地质找矿的布局和思路逐步形成,但是尚未顺畅落地;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课题已经提出,并在积极探索,但是有待真正破题。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高速建设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在未来20年仍然居高不下,资源压力相当一段时期难以缓解。从国家安全出发,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必须保持在安全临界线以内,而增加国内资源供应和提高保障度是第一位的、积极的策略。这些,也是我们地质找矿业面临的真实境况,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全行业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直接和根本动因。
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实质要求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决策部署上来,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和继续,又是统一思想认识、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地质工作大发展和地质找矿大突破的必然要求。如何将“大讨论”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结合、两不误”,从而达到应对危机、深化改革来统筹保障和保护社会稳定与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的目的,急切需要群众的智慧。
二、转变与选择
地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当前,地质找矿本身,从体制到机制上都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发展的问题,影响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破解发展中的问题,迫切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对危机。
首先要通过学习,提高水环所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要有思想大转变。应该清楚的知道,当前市场——服务——管理——地质保障的国际国内一体化趋势很明朗。所以一定要坚持多学一些,深想一些,远看一些,细谋一些。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从持续兴旺发展的眼光推进改革创新,维护国家、行业、集体单位的良好声誉;
其次要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水环所作为国家公益性队伍,要以适应新形势为目标,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队伍建设,同时探索配套建立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要有刚性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人,就不属于“人才”范围,绝不能迁就照顾随意引入。否则,后续人才肯定要出大问题,单位存亡事小,事业兴亡事大。
第三,水工环服务的领域、对象、服务的方式要有分别分类的针对性。只讲战略不行,单讲技术也不够。只讲战略,不讲实际技术,纸上谈兵,遇事假大空当头要打败仗的;只讲技术,不看服务对象,也只是劳而无功。所以,水环所提出,把“大讨论”重点放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学科布局规划、思想观念、岗位设置及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地质找矿突破、人才培养等问题上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第四,当前水环所应该着重解决一批新引进年轻人的岗位锻炼成长问题;地质调查装备闲置、合理使用及提高装备使用效率问题;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实验场建设完善及开放问题;重大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及成果的转化应用问题。
第五,在水工环工作的部署上,应有继承性和开辟性。对以往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应实行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的全位研究和完善系统监测;对以往研究程度低的地区,应实行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的非全位研究(部署必要的监测工作);对已经开展的以调查为主的工作地区,重点考虑设置一些规划类续作项目;对已经开展的以研究为主的工作地区,重点考虑设置一些模式总结和示范类项目;同时,注意借鉴勘查与开发过程中,以及科研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尤其是重视对新认识的探索实证研究;同时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要加强金融危机影响下及全球变化下的地下水及环境问题的战略储备安全研究,开展重要地区精细探测和立体填图工作。
第六,理顺隶属关系,保持定位优势,做实基础。保留以往经过检验了的认为是好的机制制度;修改补充和完善不合适宜的方面。加强地质信息技术建设,做好政府与社会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
三、行动与作为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突破思想束缚。跟踪研判形势,全面学习、准确领会中央领导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工环工作的新需求,提高认识水平。以身作则,带动基层单位职工,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把“大讨论”扎扎实实地搞好。
其次准确把握规律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系统总结地质找矿工作经验教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地质工作规律的认识,在大格局中找差距,在大舞台上找借鉴。根据社会需求查问题,在抓好落实上求实效。把查找问题、破解难题作为大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研究成果,注重总结经验,注重探索实践。
放宽视野,注重实践性。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和影响着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放宽视野,注重国内外地质工作发展实践性作用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各个国家更加重视自身未来发展的要求,极大地改变了地质学的内容和思维方式。愈来愈多的人已意识到地质学不仅仅是寻找经济矿产的利器,更将成为期望拯救地球处于良性循环的法术。21世纪地质工作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地质视野的放宽。地质工作再也不满足于传统地质学涉足的领域,而是极大的渗透到了社会关注的方方面面。地质工作天然的为经济服务的属性得到了空前的反映,并由此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所以,这次大讨论的主题是“找矿”,但这个“矿”具有更广泛的内涵,与水工环地质有着密切联系。要抓住这次“大讨论”契机,做谋求长足发展之道。把这次大地调成果做好,为下一步科学规划打基础。
统筹安排,发挥各自专长。建立科研院所与地方单位项目申报、分割的平台或机制,加强各专业、各单位在统一目标任务下的密切合作。当前,有必要进行国家找矿项目申报机制的改革,打破以往一家单位单独申报的惯例,实行多家单位捆绑申报,集中力量,联合会战,实现找矿突破。当然要找矿取得突破,除了要加强技术创新、思路创新、人才储备以外,稳定的研究区域和研究方向是取得突破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行业内外的大讨论,转变观念,让思想和思想碰撞,智慧和智慧交融,经验和经验汇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寻求智囊、广纳良策,共同寻找新的、好的办法,才能真正实现地质找矿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在地质工作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编写时间仓促,不足之处难免,希望阅者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