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召开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相关单位和组织开展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为主体的大讨论。当前,水环中心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单位当前推进“大项目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以及谋划“十二五”业务的工作规划,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领会部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我们要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思考,为本次大讨论建言献策。
目前,地调局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地质调查项目运行与管理的意见》,现正在广泛地征求意见。“贯彻大项目机制”已经成为地调局部署“十二五”地调工作的指导思想,水环中心也正在全面跟进。作为水环中心的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大项目机制,认清未来发展的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深入学习和理解大项目机制的运行与管理
大项目机制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思路,将地质调查项目按两条线平行推进,即把业务推进和项目管理区分开来。
业务推进主要包括规划部署、任务落实、设计编制、技术指导、成果集成等。在前期,着眼于“大事”,加强“策划”,着力于“顶层设计”,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急需的或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来设置项目,部署相应的工作。
在业务推进中,由中国地调局、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工作项目承担单位组成的项目运行体系,通过这条“线”落实技术上的结合,在做实做强计划项目的基础上,选好实施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地调局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地质调查工作规划建议,研究制定工作部署方案,提出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设置,明确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确定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指导与协调计划项目、工作项目等;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主要负责编制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对工作项目进行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开展重大业务问题交流与研讨,以及编制计划项目成果综合和计划项目成果报告等;工作项目承担单位需按照计划项目统一技术要求,编制项目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完成项目任务,提交成果。
在项目管理上,由地调局、大区项目办、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地调局负责立项论证,审批计划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下达项目任务书,组织开展全国性、跨大区、综合性和科研类工作项目的设计审查,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展与质量,负责项目重大变更的审批,组织开展成果审查验收与资料汇交,指导检查各级项目管理工作,负责综合管理与组织协调。大区项目办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工作项目设计审查和年度工作方案审批、实施进度、质量和经费的监督检查、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等工作;汇总编报工作项目技术报告和统计报告。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工作项目设计、成果的初审;负责工作项目施工、进度、质量、经费的管理和地质资料的汇交;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项目承担单位采用竞争方式,优选项目负责人,组织好项目团队,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通过项目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干好大项目,确保大成果。
二、大项目机制带来的机遇
大项目机制的思路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调整结构和布局,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设计大项目,统筹部署工作。项目机制作为一个新机制刚刚进入实践阶段,将成为今后地质工作部署的新方向,将有利于取得大的地质成果,有利于推动地质调查业务能力建设,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大项目机制的建立,为业务队伍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业务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当前的这种形式下,水环中心作为地调局直属的水工环专业调查机构,怎样利用这个平台,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们中心正紧跟地调局的步伐,大力推进“大项目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以及谋划“十二五”业务工作规划。按照大项目机制,在“十二五”工作规划中,中心做好抢位工作,能够尽可能多争取计划项目,将为单位的发展争取到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大项目能为单位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撑;良好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撑能为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高的平台去开展研究和工作,同时在研究和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取得重大成果的保障,也是单位提升业务能力的坚实基础。所以,把握机遇,做好“十二五”抢位工作,争取计划项目就成为了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
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
在单位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地调局的指示,结合单位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业务科室特色,做好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通过扎实的基础地调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圆满的完成现在的各项工作,把工作做出亮点,培养本单位或者科室的业务特色,形成专业上的核心竞争力,让单位在国内水工环领域内有自己的位置和话语权,这样就我们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争取大项目,促进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大项目机制带来的挑战
做好“十二五”规划,争取计划项目,对我们中心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我们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也对我们经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高要求,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从业务角度进行了的思考。
首先,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往和目前开展的工作,虽然在立项申请过程中考虑了地方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尚不能形成共识和合力;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与地方需求存在滞后性。
其次,工作成果对地方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脆弱性评价、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项目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但有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成果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为地方所采用,时间久了,又难以满足地方需求。
再次,与其他相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地调与科研有待进一步结合。目前,项目研究成分相对较少,基础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最后,专业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大项目机制,需要一批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和骨干人才,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由单学科专业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就这需要单位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培养,项目团队的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在地调局的指导和单位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将构建有利于中心科学发展的机制,推动中心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在中心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我坚信中心一定能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水环地调工作的新局面,抒写水环中心和谐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