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赵华:解放思想、瞄准需求、改革创新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启示

来源:水文环境所 作者:赵华 发布时间:2009-06-30
    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多层面、多领域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是在我国地质找矿工作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的,是在新的形势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是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地质工作指示精神,推进地质工作根本转变,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前提下提出的。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破解难题,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地质找矿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目标任务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突破思想束缚;把握规律,找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勇于闯出新的路子,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消除“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自我循环”的观念,解放思想,超前谋划,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可以说解放思想,是地矿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改革创新是地矿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国土资源部大讨论方案要求把查找问题、破解难题作为大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研究成果,注重总结经验,注重探索实践,确保在解决中央重视、社会关注、基层关心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于公益性科研院所,尤其是悠久历史,为水文地质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水环所在地调局系统整体建设中如何定位,如何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作用,存在哪些差距,长期困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是什么等等问题,都是这次大讨论中需要认真讨论、反思和解决的问题。无论问题多么深刻和复杂,解放思想是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勇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才能从多侧面看清问题,才能转变思想,找到灵感,促进问题的解决。在突破思想束缚的前提下才能不瞻前顾后,才能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破解难题,从而取得创新成果。
    水环在大讨论活动明确提出,“大讨论”要结合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重点放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学科布局规划、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等问题上,突出水环所业务特色,重在解放思想、解决问题。
    作为环境过程研究室的负责人就要立足于研究室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如何解放思想,瞄准需求,改革创新,找到环境过程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水环所的发展贡献力量,并进一步服务于社会是这次大讨论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瞄准需求、找到学科发展突破口
    水环所环境过程研究室的前身第四纪研究室曾经有过辉煌的历程,在张宗祜院士的带领下学科发展方向明确、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并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科研、地调项目成果丰硕。但经过这些年地调局、地科院以及水环所学科发展结构的调整,人才的逐步流失,第四纪研究室的优势逐渐消失,学科发展面临严重的困境。
    如何走出困境?是躺在功劳簿上怨天尤人,等待救援?还是解放思想,打破困境,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答案肯定是后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解放思想,主动查找问题、分析差距、挖掘根源,把本室的优势和不足分析透彻,结合本所发展方向,瞄准需求,调整研究室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要发扬优势,填补不足。例如要保持发扬原第四纪研究室的各项分析测试优势,孢粉、微体、古地磁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光释光、粒度以及同位素分析测试手段,扩展年代和环境变化代指标的测试范围以及精度和准确度,确保原有的优势不丢失,并争取在特定区域内精准的第四纪地层年代测定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又如,加强原有的第四纪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注重全新世,尤其是气候突变以及自然叠加人类活动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开展不同时间尺度的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力争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如第四纪地层孢粉组成及其古气候环境参数定量分析方法。再如,水文地质研究已经进入精细调查阶段,迫切需要含水层精细结构研究,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力时机,开展第四纪地质对水文地质的支撑研究,即以第四纪沉积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地貌过程、气候环境演变代指标以及古水文演化信息等研究为基础,以查清第四纪时期不同地质沉积环境下可储水层形成演化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为目标,开展高精度的第四系含水层精细结构研究,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准确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寻找一条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二、切实注重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 深刻变化,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对于我们环境过程室的发展,人才引进和培养更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人才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泉,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建设是推动学科发展、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力量。
    环境过程室目前人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女职工较多,男职工较少,年轻人较少。科研地调工作需要大量野外作业,与男同志相比,同样的工作女职工需要付出更大的辛苦和努力。我们一方面需要培养、锻炼女职工吃苦耐老的敬业精神,使其能够胜任与男职工一样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引进更多的男职工和青年人才,分解一部分工作压力。这样在工作分配和安排上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这需要研究所和研究室的共同努力,加大学科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来我所工作。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环境过程室现有高级研究员两名,其余大部分是助理和实习研究员,还有专门的科研实验人员。中间力量薄弱,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并且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全面综合性人才和有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手段逐步培养现有的年轻科技人才,给他们提供各种培训进修的机会,并且解放思想,敢于让他们承担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所需人才,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良好科研环境和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为其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提供保障。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学科带头人、一批中年科技骨干、一批青年科技精英的科研梯队,为创新性成果的取得提供人才保证。
    三、全方位争取科研地调项目,项目带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由于环境过程室在水环所不是主流学科,属于小学科。科研地调项目相对较少。项目少就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全方位争取项目。如地调局地调项目、地科院科研项目、科技部公益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地方科研项目等。不能与往常一样,由于我们是弱势学科,就不敢去争取。只要有了项目的支撑,才能带动学科的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实施,有了人才和学科发展思路,也才能有针对性地申请获得科研项目。这是一个循环,项目、学科、人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三个环节运行良好是一个良性循环,若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需要全方位考虑问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环境过程室良好的循环运行机制。为突破性科研成果的获得铺平道路。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新形势下促进地矿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寻求科研、地调工作新的突破口,开创地质找矿、科研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