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史彦新: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仪器发展之路

来源:水环地调中心 作者:史彦新 发布时间:2009-06-30

    目前我国地质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使地质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地质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推进地质工作根本转变,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多层面、多领域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我中心也就此契机,结合实际,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各业务室积极响应,查找问题、总结经验,结合学科发展方向,谋划自身的发展之路。

    本业务室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及监测仪器的研制,2005年组建成立,从一开始只能承担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的一、两项工作内容的研究任务,到目前承担两项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两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年“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计划项目也放在本室,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其间有苦亦有甜,有经验、有教训。

   本室的成长发展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正确。

    业务室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跟踪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高、精、尖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以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把地质灾害常规监测仪器做精做强,为我国地质灾害监测提供强有力的设备及技术方法支撑。追踪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是为了占领制高点;加强常规监测仪器及技术方法研究,是为了建立及发展根据地。

    在这几年里,业务室承担了“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器研制与示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两个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前一个项目是对当前国际上前沿的“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研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仪器,旨在提升我国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水平,后一个项目是研制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简易监测仪器,为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提供科技支撑。这两个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尤其是在去年的抗震救灾中,群测群防项目研制的两个简易装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坚持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是正确的。

    目前中心主要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科研项目较少。我们一直认为地质调查工作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利用科研项目去解决科技难题,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严谨的科研精神,将科研项目的成果应用于地质调查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升地质调查的科技含量。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这几年里,业务室的发展除了积极的因素之外,也存在着制约和局限发展的问题。

   1)项目支持的周期与力度不够。

    仪器研发项目不同于调查类项目,一个仪器从研发到成熟,周期很长,要经历设计-调试-基本成型-应用-完善-再应用-再完善的漫长的过程,目前的项目给予支持的周期一般很短,项目支持的力度也不够,当一个仪器的样机研制完成后,很难有应用、完善的过程,这样就会造成出不了精品,研制的科研样机往往束之高阁。

   2)仪器研制与方法研究脱节,仪器的应用不够。

    在过去的几年里,走了一些弯路,就仪器研制来说,往往只关心仪器的研制过程,着力于提高仪器的性能指标,而仪器的应用方法研究不够重视,仪器的试验应用也不够。通过这几年的工作,逐步认识到,仪器的研制必须以方法的研究为前提,应用场合不同,应用方法就不一样,只有应用方法正确、得当,才能显示出仪器真正的性能,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改进方法,完善、提高仪器的性能。

   3)学科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

    在前些年的研究工作中,只是为了现有的项目而努力着,对本学科的发展没有进行科学的、统一的规划。自从地调局实施大项目机制以来,中心提出了积极谋划、实现跨跃式发展的目标。我们也积极、深入思考,回顾地灾监测技术室这几年的发展之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前谋划,统一规划本室的发展目标,研究任务,使地灾监测技术室一步一个脚印地健康发展。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给了我们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机会,我们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积极谋划,使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仪器发展之路更平坦、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