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马铁球:关于加强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的建议

来源:湖南地调院 作者:马铁球 发布时间:2009-06-30
    目前我国基础地质和找矿存在诸多方面问题,基础地质工作薄弱,工作程度低;一些传统观念、做法的影响依然存在;队伍建设还没有到位;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分开,基础地质安排不连续,投入也不足;地质找矿缺乏统一大协调的体制机制,管理分散,衔接度不够;基础研究薄弱,科技能力下滑;人才出现断层,技术骨干和地质找矿队伍不稳定,人才引进不合理,甚至技术人员和机关后勤管理人员倒挂;地矿科技创新能力下滑,科技人才不足;地勘新技术新方法引进不够,新型设备和装备更新缓慢。地勘资金由多部门分头管理,不利于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建议:
    1.建立区调工作安排的持续机制。对1:25万区调和1:5万区调工作制定出详细的规划,做到连续有序的安排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且做到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紧密结合,矿调和区调不要分开。真正做到提高基础地质工作和找矿工作的研究程度。
    2.进一步完善地勘体制机制。完善地质野战军队伍建设,剥离队伍中的非公益性地质机构,合理引进人才。区调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全面的地学专业知识。因此,足够数量的持续的项目安排,有利于壮大区调队伍,培养出更多专业全面、技术过硬的地质技术人才。 
    3.建立健全地质找矿技术管理体制。地调局应设置检查监督机构,实施地质找矿监理制,组织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工作实行指导和质量监督。做到每年对各省基础地质这一块不定期的交叉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工作质量、费用安排、甚至各承担单位人员的设制等。
    4.加大地勘工作费用的投入,目前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偏低,加之资金多头管理、人员编置不合理,真正从事专业人员收入不高,影响积极性,不利于基础地质工作更好的深入研究,建议地调局对这方面有强有力的措施和监督机制。 
    5.加强地质科技人才培养与管理。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稳定地质找矿队伍和技术骨干。加强对新加入地勘单位的年轻地矿科技人员的培训培养,用人单位对地质专业学生给予住房等方面的优待,真正做到留住人才。 
    6.建立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有效评价机制,实行待遇与找矿业绩挂钩,激发各类地质找矿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7.建立基础地质研究、找矿与科技创新投入新机制。拓宽地勘经费投入思路,将国家地勘费、企业投入资金(包括地勘单位投入的资金、技术,以及矿业权)和社会资金结合在一起,建立新的地质找矿投入新机制。国家每年集中一块资金,统一用于找矿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