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伴随着地质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对于地质行业的资金投入也与日俱增,为了保证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高效有序运转,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为地质找矿提供便捷的服务,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增强资金的透明度。从而不断满足快速发展的地质行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逐步规范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合理、合法的使用。管理与技术的融合是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财务信息化建设将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财务信息化,是指财务管理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实现动态财务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决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过程。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财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办公,实现核算电算化。
建立有效机制,自动对预算控制、经费结算、会计核算等财务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判断,为各项会计核算业务优选最佳方案,逐步实现其电算化。应用电算化的财务业务核算平台,把财务业务信息与业务流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畅通无阻的网络,打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实现任何财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办公。
2、搭建统一的管理平台,所有的单位都在这一平台上工作,实现查询网络化。
制定国土资源部统一的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会计政策、财务管理等制度要求,搭建统一的部管理平台,所有的下属单位都在这一平台上工作。在信息化条件下,局域网上的计算机就是工作平台,所有的工作均可以在工作平台上完成,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动态财务会计信息,在网上及时地做出反应,做出财务管理决策,从而实现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此外,在信息化条件下,各种财务请示,审批程序可全部在网上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在线发布更新;财务人员既可以在网上在线查询各种法规政策,也可以利用网上的教育系统实现在线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及新的财经法规等等。
3、借助管理软件,实现快捷、实时、穿透式的查询,实现管理协同化。
借助管理软件,实现快捷、实时、穿透式的查询,实现对财务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通过这种方式,领导可以及时查询、监控单位财务情况,为财务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消除了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使单位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实现协同化财务管理方式。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重投轻用,资源闲置。
依法管理是财务业务处理工作的目标之一,要想真正实现民主理财、公开理财,就必须实现财务业务处理透明化。目前,许多单位由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没有改变,已建成的网络使用效率低下。一些单位的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员仍然习惯于白纸黑字的记录,终端计算机往往当打印机使用。财务人员不习惯网上办公、各级业务部门仍然忙于手工统计和汇总上报资料,更习惯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综合处理数据。使对财务信息开发前期投入大,后期使用少,制约了财务信息透明化的发展。
2、财务信息化防范措施不严密,重有轻管,安全堪忧。
很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项经费,网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安全防护手段落后,运行管理质量不高;部分单位保密制度落实不到位,网上涉密载体管理混乱,以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传统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控制中,财务信息一般均局限于单位的局域网中,相关的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容易预计,便于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但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业务处理,它由大量具备独立运作能力的计算机组成,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边界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3、财务信息化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重建轻联,自成体系。
财务信息化的相关法规主要是用于规范和协调财务业务处理信息化各个要素的关系,指导信息化全面建设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而目前的财务业务处理中,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针对财务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相关法规制度还没有配套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技术上的盲目性与建设中的短视行为并存,各单位和部门自行建设、小网林立互不联通。
4、财务信息化人才缺乏,重硬轻软,效能低下。
财务信息化成败,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进行财务信息化的单位,实施者基本呈现两极分化状况,即:懂计算机的人,财务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往往比较缺乏;有经验熟悉财务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加上许多单位往往将财务信息化,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计算机工程,更多地引进了计算机人才,单位原有的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知识比较缺乏,认识也不足,二者的脱节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前进速度。
三、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统一领导,明确各级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任务 。
网络建设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对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办公效率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和运用工作摆上位、抓到位。既要加强组织领导,又要.要分工协作,实现财务信息化得归口管理。各单位要根据统一分配的网络资源,在网络建设和运行总体规划指导下,依据技术标准规范使用和运行各自的业务分系统。
2、建立与完善财务业务处理信息化的相关法规、制度。
首先,实行领导管理责任制度。为强化各级财务部门对信息化管理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管理积极性,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权明确到具体人。其次,制定对违规违纪人员的惩处制度。制定出具体细则,对由于管理人员渎职、外部人员恶意攻击而导致的网络瘫痪和设备的损坏或造成失、泄密事故的,予以相应行政纪律处分,后果严重的依法查办。最后,建立科学严密的监控制度。
3、优化财务业务处理信息化的网络环境,完善机制,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针对财务报表数量多,保密要求高、时效性强的特点,开发运用财务数据加密传输技术,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密码技术、数据库技术融为一体,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密投递,实现单位各种报表、数据资料、文字材料安全、快速传输。在各级财务部门建立信息网站,促进上下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财务信息的快速传递。拓展信息网功能,加强账目监督,本单位主管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根据授权可通过信息网实时查看本级和下级单位的会计账、出纳账,及时了解经费供应管理情况,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强化经费监督制约。
4、加强财务信息化人才建设。
新形势下财务信息“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随着信息化在财务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也将同财务专业技能一样,都是财务人员必备的基本功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队伍,一是要通过委托高等财经院校举力、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业务培训,使财经专业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二是选拔信息技术骨干到大中专院校进修财经专业,使他们在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接触财务工作,并灵活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要对财务信息化普及有足够的认识,重视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合理使用,从各方面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复合型”人才队伍稳定可持续发展。
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摸索和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组织运用规律,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的问题,适时组织系统升级、完善和配套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系统功能,才能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能和应用效益。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工程,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积极引导,相互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