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征文刊登

张晓阳:加快推进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之浅见

来源:湖南地调院 作者:张晓阳 发布时间:2009-06-30
    一、历史的回顾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以一种全能的姿态面对社会和公众——它是生产者,又是监督者和控制者。它表面上渗透到公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却难以把握社会和公众的真实需求;它以审批取代监管,微观重于宏观。最终,宏观调控力量衰退,形势认知行为滞后,导致企业经济主体意识的丧失,行业发展失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破茧而出,一方面使各种经济实体以主体地位出现在市场中,另一方面,政府管理体制也开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型。 地质找矿的新体制、新机制仍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
    二、剖析现存问题  
    基础地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正如汪民副部长在大讨论动员会讲话中指出:一是地质找矿缺乏振奋人心、具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二是基础地质工作欠账太多;三是广大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五是勘查开发秩序有待规范。 
    (一)公益性地质队伍的定位问题依然有待明晰,队伍规模、地质找矿服务领域不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受制于政策因素的影响,各地勘单位很难做到公益性地质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开,多业并举,齐头并进,各自为战的现象在地勘单位普遍存在。
    (二)矿产资源评价的前期基础性工作相对薄弱,投入力度小,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目前,我国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相适应。基础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承担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的地质矿产调查的地质队伍面临困境。  
    (三)工作不协调,机制不顺畅。 
    1:5万矿调与1:5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衔接还不紧密。中央要求区调与矿调并重开展工作,矿调其核心任务是实现找矿突破,在基础地质、水工环调查等部署上相对偏弱,所以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双重效果,不利于解决基础地质对找矿突破的瓶颈制约。 
    (四)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一些区调规范,一是比较陈旧,二是不够全面,三是统一性和权威有待提高。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地质工作标准要进一步规范。  
    (五)资料共享程度低,成果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一些成果资料涉及地理信息保密,不能公开出版;二是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成为区调成果共享的严重障碍;三是在成果的表达方面,成果表达方式未能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成果服务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
    三、认识与讨论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0年前中国掀起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以30年后的伟大成就印证了解放思想的无穷魅力。现在,对于面临诸多难题,亟欲争取新的更大发展的中国地质找矿事业来说,解放思想同样是一柄可以发挥出巨大影响力的利器。 
    时空在变,人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思想解放的结果,一定会触及乃至打破旧的格局、旧的观念。因此,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从来不会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但是,一旦从旧的窠臼中走出,解放了的思想,必然催生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地质找矿工作要改革、要发展,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像打开改革大门的钥匙,做好了,大门洞开,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推进地质事业中的作用,加强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明确公益性地质队伍的定位和职能,切实将其建设成为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的队伍。队伍规模和组成成份要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按照中央与地方统筹、分工、互补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体运作,前者成果向后者转化,扩展地质找矿服务领域和产业延伸领域,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平行发展,互相促进,进一步推进矿业权的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等。
    (四)以局为单位,对地勘单位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打破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变单位管理为产业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坚持长期目标与近期成效相结合的原则。区域地质调查为各行各业及国民经济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既要着眼当前,解决资源、环境对基础地质资料的迫切需求,又要放眼未来,筹谋长远,发挥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作用。 
   (六)丰富成果表达方式与内容。作为国家基础通用的地质图件,应为地质普查找矿、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选线,城市规划,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等各行业都能提供地质服务。
    多年来,中国地质找矿事业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近年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我国地质找矿事业,也是这样,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地质找矿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矿产品价格的国际市场定价权缺失等等。这些表明,进一步发展地质找矿事业,需要在以前取得的光荣成绩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体制和机制。
    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它的基调明朗: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勇于闯出新的路子,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它的指导思想明确: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消除“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自我循环”的观念,解放思想,超前谋划,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的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提升服务能力上来,统一到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上来;它的目标坚定:为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做好理论准备和体制准备。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一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讨论结合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一定会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质矿产工作发展之路。中国地质找矿工作迎来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