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大讨论简报

转变观念 开拓思路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环境监测院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局大讨论简报第108期)

来源:局大讨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8-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讨论活动中,环境监测院结合自身科技工作实际,剖析问题,明确目标,研究对策,初步形成了环境监测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战略、机构、体制、运行方式和成果转化的综合。环境监测院作为局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为国家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职能,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一主要推动力。环境监测院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实施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环境监测院五个核心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引领、示范和开拓能力,全面提升为部、局的业务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充分认清目前科研水平、创新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目前,环境监测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及部、局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技术业务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较为淡薄,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创新型人才和结构合理、年龄匹配的科研团队,设备、仪器、科研基地等科技创新所必需的技术要素欠缺,激励机制需要改革,科研管理水平和规章制度执行能力有待提高,各部门间合作与良性互动格局还需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不能有效发挥其潜在价值。
    三、初步确定了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以核心业务处室为主体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以水工环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的高品质服务支撑体系,以“四个机制”为依托的高效率科技促进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形成10个左右结构合理、人才稳定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30余名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建成8个支撑原始创新的科研基地(试验基地、示范区);原始创新能力有所突破,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幅提升“四个能力”,全力保障“四项服务”。
    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意见
    (一)坚持科技兴院战略,建设以核心业务处室为主体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
    1.坚持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研究相结合,建精建强五个核心业务领域。依托现有监测专项和大调查项目,突出信息融合和示范研究两个重点环节,引进、吸收和研发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领域的新技术、理论和方法,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产出一批高水准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2.积极申报、承担科学研究类项目。把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先导性、前沿性和关键性的课题,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的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取新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孕育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提升环境院的社会知名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3.加强合作交流,探索开展创新能力建设的新形式。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与合作共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开放的、多层次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联盟和创新合作机制,借势借力,推进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科技成果创新。
    4.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为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理论方法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加大自主创新方法、产品和技术的转化推广力度,探索建立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运行模式。
    5.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将自主知识产权产出的数量、质量、实施效益,纳入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专项监督、管理和保护。
    (二)打造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工环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的高品质服务支撑体系。 
    1.建立水工环地质信息平台,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舞台。依托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整合和提高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建立全国水工环地质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 形成设备共享、科技资源共享、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共享、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网络科技环境共享的多目标应用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
    2.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野外研究试验基地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专业监测设施和野外科研基地的部署和实施,建成若干在技术手段、仪器装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效应的科技创新基地,提升核心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引领能力;以野外科研基地为依托,加快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
    (三)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落实人才建设规划,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落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在五个核心业务领域和拓展领域,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培育专业发展均衡、梯队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合理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创新意识浓厚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
    2.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与科研基地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贯彻《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依托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培养人才暂行办法》,坚持人才培养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氛围,为创新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培育造就创新意识浓厚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3.提升人才素质,培育创新力量。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调查人才培养机制的意见,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交流机制,联合开展创新活动,不断提高环境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造就一批能担当重任、发挥关键作用的技术人才。
    (四)坚持管理创新战略,建设以“四个机制”为依托的的高效率科技促进体系。 
    1.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科技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敏锐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强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与服务工作质量,为环境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科研人员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
    2.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促进我院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持续稳定发展,参考国家和科研院所对各级科技成果的奖励办法,完善环境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对我院科技人员完成的获奖科技成果、科技论著、专利、标准、软件著作权等成果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3.优化资源配置,健全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加强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过程的协调,制定和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管理办法,打破部门之间的封闭格局,形成共建、共管、共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形成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4.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与考核。在项目评审、验收和科研基地建设综合绩效评估中,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针对科学研究、团队建设、科研条件、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