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福祉。晋城作为一座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城市,“十二五”期间,提出了要努力打造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有新的进展、新的成效。
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可以说把握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遵循了转型跨越的新任务、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愿望、新期待。从大的方面讲,我国既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个考验,也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利益格局的多层次、多样性,人们观念的多元化、复杂化等,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现实情况看,晋城既是资源型地区,也是欠发达地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更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更多,有煤区和无煤区发展不同步、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协调,因企业困难、村矿矛盾、房屋拆迁等问题造成的群众上访问题更加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更艰巨、要求更紧迫。从预期目标看,晋城作为全省唯一的连续15年获得全省综治先进、连续两度荣膺长安杯的城市,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广大群众满怀期待。特别是当前,面对内需不振、外需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面对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维护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更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严阵以待的状态,求实务实的举措,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二、要坚持发展争先,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大创新。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晋城现在固然有“发展中的烦恼”,但更多的还是发展不足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益,才有足够的财力和实力来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因此,要始终强化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扭住转型跨越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谋大发展、促大发展、促快发展。特别是要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千方百计寻找应对之策,力争各项目标任务要求不降、进度不落、标准不减。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转型跨越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用在推进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上,抓住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大胆解放思想、放胆先行先试、积极改革探索,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认真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努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要坚持民生优先,从源头上推动社会管理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既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既需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更应该让群众受惠受益。要紧紧抓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出发点,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群众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要大力实施好医疗提质工程,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工程,让更多孩子上“好”学。要围绕农民收入翻番目标,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认真搞好扶贫开发,时刻关注平均数下的不平衡,切实解决好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要通过持续引深四大班子“三联一住”活动,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聚民力,以做好群众工作的成效体现社会管理的水平。
四、要坚持服务为先,从理念上改进社会管理工作方法。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把人文关怀和爱心服务作为基本遵循,注重以服务的理念和手段解决好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公共安全管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着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要时刻强化“安全生产从零开始”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健全科学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到办实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越民力,以社会管理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要坚持基层在先,从根本上夯实社会管理工作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百姓的具体诉求,都离不开基层去落实和解决。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的理念,把工作的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争做到责权利统一。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做实做强乡镇和社区工作,使其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把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管理网络,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使之成为面向基层群众提供综合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共建共享共治的重要平台。
六、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得严之又严。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关键是要动员组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去推进、去落实。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问题,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有力,工作上得法。党政主要领导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社会管理,做到硬道理与硬任务统筹抓,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一起担,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要提升工作能力。认真研究探索资源型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带头学习社会管理和创新理论,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牢牢把握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这个着力点,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做群众工作。要敢于面对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社会发布真实信息,加强正面引导,疏导社会情绪。三要严格考核奖惩。要把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以社会管理的新成效,为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