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发展论坛”

——武汉地调中心群众路线教育系列活动侧记

来源:中国地调局武汉中心 作者:彭桂梅 陈琳 发布时间:2013-09-25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统一部署,武汉地调中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查摆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开展批评阶段。如何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如何在开门搞活动中破解中心事业发展的难题?如何在查找“四风”、破解“四风”中转变作风,推进中心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带着问计于民的期待,武汉中心党群众路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研究所发展论坛”于9月23日下午拉开了序幕。

  以“理思路谋发展,重人才出成果的”为题,中心副主任鄢道平首先进行了主题发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为切入点,鄢道平重点讲述了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即:发展与稳定、发展与公平、发展与规模、发展与利益。“清除发展中的阻力,是推动武汉中心发展的头等大事。”鄢道平从凝聚共识、谋划规划、强抓执行等三个方面对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在对于人才的定位思考时,鄢道平提出人才是中心的首要资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用好用活中心现有不同层次的人才。在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上,鄢道平提出从中心、研究室、人才本身等三个层面上激励人才成长。“勇于承担责任、大胆展示自我。”鄢道平鼓励年轻人坚定专业方向,加强学习,多出成果,早日成才。将自己以一名普通职工的身份参与论坛,鄢道平用典型的事例、朴实的语言,分析了中心发展与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难题,积极探索“破”的角度,寻求“立”的基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地调、科研与人才培养”,来自技术方法室的王宁涛为论坛作了精彩的发言。这位参加工作才四年的小伙子,用年轻人特有的机敏,捕捉了地质行业发展与管理最前沿的信息,对比科研院所、地质院校、大区地调机构的各自特点,客观地分析武汉地调中心在事业发展中的不足、优势与潜力,并从中心现状入手,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年轻意味着兴旺,年轻人是地质事业未来的中流砥柱,年轻人是中心发展的希望。“多给年轻人压力,让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是王宁涛在报告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他的话道出了中心占在职职工一大半比例的年轻人心声!最后,他用“赶、学、比、拼、帮”五个字作为报告的结束语,既抒发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想大有作为的决心,也表达对中心人才培养的期待。他的发言,传递着正能量,让在场的中心领导拍手称好,也振奋了在场的每一位年轻科技工作者。

  不论身份,自主命题,是此次论坛的突出特点。“只要职工愿意说,我们就乐意听。中心搭建这样的平台,既是为汇聚民智,也是让职工充分展示自己。”中心主任姚华舟在论坛结束时的点题,鼓舞了更多决心为中心发展建言献策的职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武汉中心领导班子将查找“四风”问题与中心改革发展联系起来,以虚心换智慧,以真心换真话,静下心来倾听,潜下心来思考,敢于触及矛盾,直面困难与问题,在论坛上探讨,在探讨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保障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虚、不空、不偏,真正取得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