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操刀手”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谢文卫

来源:中国地调局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1-03-16

谢文卫,男,1970年8月出生。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挂职担任广州海洋局副局长、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现场指挥部总工程师。他不畏艰难、精益求精,28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攻坚克难,一步步成长为国内钻探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

谢文卫同志主要从事钻探器具的研究开发、钻探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等工作。早在2002年,参与了我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实施,由他负责的液动潜孔锤技术在钻探工程中成功应用,使其成为我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成果,为提升我国深部地球科学研究探索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后主要参与了我国超深井钻探技术的研究、深部地质钻探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平邑石膏矿抢险救援等工作,在多年的钻探技术研究实践中,谢文卫同志积累了广博的业务知识,这为他先后两次负责水合物试采工程技术攻关打下了深厚基础。

2020年3月,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现场指挥部总工程师,谢文卫同志勇敢地担负起科技攻坚领头羊的重任。他带领工程团队,在试采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尝试,反复试验,逐步攻克了浅软地层水平井钻井建井难度大、软弱地层渗透率低储层改造难、地层粒径细防砂工艺要求高、管柱下入难度大等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在工程整体方案论证过程中,针对问题及潜在风险,充分分析论证并落实解决方案及风险预案,坚决不放过任何潜在的风险点,力求最大程度优化各施工环节方案细节;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反复细化讨论每个施工参数和施工步骤,并全程跟进具体实施情况,全力保障生产安全和施工质量。在他的带领下,试采工程团队按照指挥部的任务目标需求,最终实现了多项技术、工艺、方法、装备的全方位多系列自主创新,保障第二轮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

在试采工程实施过程中,“事必躬亲、务求极致”是谢文卫同志工作态度最真实的写照。试采工程实施涉及钻井、完井、储层改造、人工举升、测试、监测等极具挑战的多个环节,其复杂性远超过常规的开发井,需要加强统筹实施。试采井特有造斜率与井壁地层的松软条件,使得许多常规的钻井储层改造及井下工具均难以适用,且其中的技术问题、难点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谢文卫同志作为工程技术团队的“领头羊”,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以实际行动发扬“敢挑重担、敢上头阵、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自平台开钻以来,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是谢文卫同志的常态,为能够随时了解到现场情况,即使是休息时间,他也随身携带对讲机,大家都知道,谢文卫同志只有带着它才能安心踏实的休息片刻。谢文卫同志以对党忠诚、不畏艰难、一丝不苟的拼搏精神,带领团队完成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工程技术的全面创新,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事业再次推向世界科技高峰。

凡事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作为总工程师,年龄他最大、出差他最多、加班他最晚、甚至是吃饭他也最少。凌晨出发乘飞机前往北京开会,当天晚上返回;出差异地下午五六点开完会,当晚即刻返回,凌晨到达广州,第二天依然按时上班;类似事情数不胜数!谢文卫同志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大家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深夜凌晨1点、3点、5点,只要向谢文卫同志请教问题,会立即收到他的回复。繁忙的工作、频繁的出差,严重地透支着谢文卫同志的身体,但是他依旧是那个什么事情都愿意自己默默承担的总工程师。

谢文卫同志在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创新和钻探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专利优秀奖2项,出版专著6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荣获“中国地质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荣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先进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及称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第三梯队人才。

直面困难、勇担重任的胆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精心钻研、开拓创新的能力,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这样一位地质工作者默默用自己的言行和成绩诠释着“工匠精神”。谢文卫同志经历了多年不言放弃的持续努力,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厚实积累,,凭借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了“中国力量”,在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产业化的征途中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