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编制背景
----紧密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任务,应需而生
来源:中国地调局
发布时间:2015-12-13
新世纪以来,国家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省市,面积205.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占全国陆域面积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立即响应,精心组织,部署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程,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质支撑服务工作全面展开。为了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2015年7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和地质支撑优势,会同长江经济带11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着手组织编制《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等区域地质调查机构以及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公共服务和科研机构近百名业务技术人员,紧密围绕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等重点任务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联合攻关,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长江经济带耕地、地热、页岩气、锂矿等资源能源条件以及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活动构造、地震等问题,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关注的四大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四个重大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