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典型教育
参加大型报告会,却找不出一套像样的衣服。这就是杜兆洪,一个当了十几年领导干部的共产党员。
“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做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但这离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认真学习,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杜兆洪对记者这样说。
1996年,杜兆洪从部队调到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担任副院长,分管行政和后勤工作。9年来,杜兆洪努力在“细、俭、严”三个字上下功夫,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政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单位近年来先后接收了30多名高校毕业生,为解决他们的住宿、交通等问题,杜兆洪亲自带领人事处和后勤服务中心的同志多方奔走,联系住处,并同司机一道,多次驱车沿着三环、四环走,确定班车路线和沿途停靠点。
随着规划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经费及各项支出增加,办公用品费、公务电话费、水电费等支出过多,浪费现象严重。为此,杜兆洪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做好节电、节水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因陋就简,加大对办公用品的管理力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支出。对可继续使用的物品,他都要求各部门尽量利用,能省则省,使职工们渐渐养成节俭的习惯。
有一段时间,规划院出现了费用报销不规范的现象,引起了院领导的关注。杜兆洪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对大额资金实行领导会签;对数额超过2000元的票据,先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再交给他审核。遇到带有疑问的票据,如果有关负责人无法解释清楚,则坚决不予报销。有些人说他这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但他从不这样认为,他说:“堵塞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就能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用在项目上,用在解决职工的福利上。”
杜兆洪给自己确立了“三不”,即不占便宜,不收礼品,不用公款大吃大喝。他从不参与高档消费和娱乐活动,有时因特殊情况在外用餐,也主动交费。多年来,杜兆洪没有报销过一张“的票”,也没有领取过任何节假日值班等补助费。除办公用车之外,他从没因私用过公车,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是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
感人心者莫大于情,交人心者莫大于诚。无论是对待班子的其他成员,还是对待普通职工,杜兆洪都坚持做到不靠压,不靠哄,不靠许愿来“拉拢”,而是靠“真诚”二字去团结同志。30多年来,他先后与多位领导干部共过事,但从未发生过矛盾,闹过纠纷。在分管工作之外,杜兆洪坚决做到不越俎代庖,不横加指责,不揽功推过。
他非常关心同志,体贴干部。凡是新提拔上任的中层领导干部,他都要逐一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提出工作要求,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每逢干部出差,他都要提醒他们遵守廉政规定,严格执行部里的“十项措施”和“五条禁令”,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