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典型教育
李金发是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大学毕业那年,学校希望有人到鄂西北地质大队去工作,但没有人愿意去,李金发知道此事后,二话没说,就去了鄂西北。
鄂西北地质大队队部地处湖北与陕西交界处,那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荒僻的角落。地质队员们住在山坡上一排排牛毛毡盖顶的平房里。李金发在那里一呆就是9年。1988年,地质行业的一些部门开始改革,逐步实行企业化,面向市场。鄂西北地质大队也成立了“鄂西北工程勘察公司”,组织上决定由李金发带领队伍去尝试走向市场。1990年,李金发又一次服从组织决定,担任武汉基础公司第五工程处经理。当时,这个工程处亏损100多万元。李金发带领职工苦干了3年,结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3年,他就任鄂西北地质大队队长,和领导班子其他同志一道带领全大队职工,花了7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将鄂西北地质大队从偏僻的丹江口一举迁到了有利于发展的大城市——襄樊市,使整个大队焕发了生机。
2000年5月,李金发调至宜昌地矿所。新班子组建之初,宜昌所的工程勘察院还没有资质证,李金发立即要求有关部门把资质认证当作一件十万火急的大事来抓。资质证书刚刚拿到不久,时逢三峡库区第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始,宜昌所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三峡库区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金发刚来的时候,宜昌所显得十分破败,大多数职工还住在六七十年代的筒子楼里。在李金发等人的努力下,宜昌所先后两次组织集资建房,共建成11栋住宅楼,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户均面积达120平方米。同时,还启动了综合大楼和地调科技楼的装修工程。短短几年间,宜昌所的所容所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位外国友人再次来宜昌所时曾赞叹说:“你们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
职工利益无小事。有几次,李金发发现院子里有个小女孩,炎炎夏日还总戴着一顶帽子。经打听,她是藏北高原赤布张错地调项目的负责人姚华舟的女儿,小时候不慎摔伤,头部留下了很大一块疤。姚华舟每年都有半年左右时间呆在野外搞地调,他妻子上班的地方太远,每天天不亮就得带着女儿去挤公共汽车,很是艰辛。“必须把他妻子调到离家较近的单位。”李金发给自己下达了这个任务。他多次找到有关单位,前后跑了十几次,终于将姚华舟的妻子调到离家很近的一所学校里。几年来,李金发先后为17位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的下岗家属安排了工作,为十几户困难职工子女找到了工作。
有一次,他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发现又停电了。大热的天,许多职工都站在外面,他赶紧找来有关人员,一起驱车去供电局,找局领导,找变电站负责人,直到恢复供电才回家。2003年,所里筹资20万元又拉了一条备用线,彻底解决了因线路老化出现的供电问题。宜昌所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一次职代会上,职工们提出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更好一些的学校就读。为了满足他们的心愿,李金发等人积极与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使职工如愿以偿。
为了宜昌所这个大家,李金发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小家。2002年夏天,在五峰县施工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他们遇到了暴雨和山洪,钻机有被冲走的危险。当时,李金发的妻子正发着高烧,卧病在床,但他还是立即带人驱车前往距宜昌400多公里的施工现场。
几年来,宜昌所各项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李金发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功能,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加大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为地质事业美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