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专栏 > “五进”宣传
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基层团队,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天天谈,月月抓,安全无小事,时刻铭记心中。下面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团队的工作出发,整理一下安全作业要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是安全纪律问题。出队前按照规定,填写网上野外安全平台,针对不同地区和时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会议,携带北斗设备、通讯设备,备好劳保用品与一些野外急救药物,严格遵守所与局的相关规定,在野外期间做到及时自查、互查安全漏洞,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与单位联系,以免安全问题的发生甚至问题的恶化。
随着信息的发展,获得工作区天气情况更加便捷,制定工作路线和具体作业安排的时候,先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时刻保持突发天气警惕心,尤其在雨季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野外作业要考虑避雷、中暑等极端天气人身危险,确保团队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安排野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至少两位同事在视野范围内开展工作,时常关注手机信号,保持队伍信息畅通,北斗系统设备随身携带,不允许遗留驻地或者车上,以免发生突发险情无法进行外界求助。对于陌生的调查区,先和当地村委或者老乡询问大致情况,对潜在危险区域或者事件做到尽可能知晓,也能有效避免意外的发生。
选择驻地尽量不要太偏僻,车辆停放区域优先选择有人看管或者视频监控范围区域,贵重物品晚上带到房间,外出放回车内,以防驻地因盗窃造成财产损失。查看驻地和工作区附近医院分布,野外作业携带急救药物在车内,部分紧急药物随身携带,比如止血带、蛇药、心脏急救药物等。面对高温天气,要注意合理安排野外时间,错开异常高温时间段野外工作,根据地形等地理信息,因地制宜,妥善安排点上和线上工作。岩溶区毒蛇较多,视野不佳的地方,要多加谨慎,长靴子和手套都可以有效减少被毒蛇、毒虫和马蜂叮咬风险。马蜂对鲜艳颜色衣服帽子比较敏感,避免穿着此类衣服出行;古语言“打草惊蛇”,使用长木棍提前排查荒芜道路情况有很大帮助。一旦发生被叮咬情况,首先查看伤口,若是两个口子,蛇可能性大,要根据毒蛇咬后的自救方法,第一时间记住蛇的颜色和基本特征,为后续治疗提供必要信息。背包内尽可能保留饮水和简单粗粮,爬坡时注意滚石对坡下同事的安全威胁,携带拐杖,地质锤提前做好土窝子,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进行地质产状测量、标本收集、拍照等工作,前进的时候要考虑回去的可行性,切莫盲目开展工作,对体能和物资等要综合考虑,陌生溶洞、落水洞、天窗等岩溶高危险区域,在没有保证百分百安全的情况下,杜绝进入。
野外崎岖山路用车,路线设置的时候尽量避免泥泞崎岖公路,实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对有安全威胁路段,派一个人提前踏勘路面情况,做到安全平稳通过,并考虑车辆掉头返回等问题,若距离工作点不远,可以考虑徒步前往或者更改合适天气情况再前往。车辆若能提前掉好优先掉头,一旦发生险情,可以争取一定的撤离时间。车辆临时停放选择空旷扎实的区域位置,以防发生滚石、塌方等地质灾害,也要避免毒蛇等躲避车底、触碰马蜂窝等情况发生。偏远地区出差更要充分考虑油耗、时间、伙食安排等工作,一旦避免不了过晚用车回驻地,必须和单位汇报情况,听从领导安排。
意外往往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安排工作和开展工作时,提前做好安全问题评估,多做准备,相互监督提醒,队伍协心协力,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要注意防范各种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时刻铭记于心,切莫因一时的粗心大意,酿成不可挽救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