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发挥航空物探和遥感技术优势,支撑服务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韩子夜)

来源:中国地调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2-24

党的十九大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工作要求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七大战略”“三大攻坚战”等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然资源管理职能赋予地质调查新使命,要求加强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聚焦国家需求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长远的战略谋划、更严格的标准要求,

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整体思路和指导思想,明确了坚持“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工作定位,要求我们加快实现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发展动力三个根本性转变,即服务方向从过去以支撑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为主向支撑服务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管理转变,指导理论由传统的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承担项目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转变,使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新形势新任务下,为更加有力支撑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紧密围绕局党组的工作部署,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推进航空物探遥感调查在工作对象、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成果表达、工作主体上的转变;充分发挥快速、综合、大空间、全天候等技术优势,推动空间技术入地。业务总体布局上强化航空物探、遥感技术优势,加大遥感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用;突出地质灾害防治、水资源调查、地球关键带生态地质调查、矿山环境监测等工作领域;拓展航空物探在流域内地下水含水层分布的调查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大力推进生态地质调查,有效支撑生态整体保护修复。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林草湿等自然资源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和现代地质作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生态地质调查工作,一是形成生态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发布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有效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以及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工作;二是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地上与地下系统化考虑,加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等多圈层交互作用的地球关键带综合调查研究;三是应用星载-航空-无人机相协同的对地观测技术和地面调查技术、分析测试技术、大数据技术,系统地获取岩石-风化壳-土壤-水-生态等信息,剖析生态系统演化的地学机理,提出生态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四是建设生态地质调查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形成规模化生态地质调查业务能力。

2、切实提升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中心紧密围绕部局党组的相关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航空物探与遥感应用技术优势,全面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工作,有效支撑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大力推进InSAR与多光谱综合遥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创新,开展我国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精度遥感地质调查与全国地面沉降InSAR监测工作;二是重点针对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区域与冰湖溃决灾害、高位远程滑坡、泥石流及灾害链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高精度遥感地质排查和高频次遥感监测,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技术水平;三是建设地质灾害遥感超算中心,全面支撑全国基础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风险调查工作,形成支撑国家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快速响应能力。

3、全力支撑清洁低碳能源等地质科技攻坚战。一是围绕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京津冀地热资源调查科技攻坚战等清洁低碳能源科技攻坚战,充分利用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技术优势,在银额、松辽、准噶尔及羌塘等主要盆地和地区开展油气调查,提交油气有利构造区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二是提交雄安、海南岛航空物探与遥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三是调查全国埋藏深度在3-10km的岩体分布状态、赋存的地质构造条件,提供干热岩勘查选区建议。

4、积极拓展水资源工作领域。一是围绕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调查评价的需求,积极探索水资源专项航空物探与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多光谱、高光谱、机载水深测量等遥感技术和航空时间域电磁技术优势,为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冰川与永久积雪等固态水资源遥感调查;三是开展地表水体变化及水质遥感监测;四是开展地下水含水层航空物探调查,为水资源调查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5、继续强化矿山、自然保护区等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一是持续开展全国陆域矿产资源开采状况、矿山地质环境及其恢复治理情况遥感监测,提供矿山环境本底数据、动态变化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形成新认识与总体判断;二是开展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地质公园等资源利用及环境变化情况遥感监测工作;三是建立星-空-地-网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满足监测监管需求,为国家矿政管理与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6、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地质云建设。一是建设深空对地观测大数据中心,整合自然资源对地观测核心数据资源;二是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星-空-地-网协同的影像识别、变化检测中的应用实践;三是抓好“地质云”航遥节点建设,充分发挥中心航空物探和航空航天遥感海量数据优势,开发更多满足地质调查及社会实际需求的权威产品,做好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提供及时精确服务。

7、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一是以申报的“资源勘查航空地球物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4个重点专项和地调局“深空对地观测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为重要抓手,瞄准航磁、航电、航重的仪器研发及应用,突破“高精度、多维度、大深度”航空地球物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难题,重点解决多参数综合测量和大深度探测的问题;二是加强高光谱技术在矿物填图、地表水水质、土地质量上的应用,加强InSAR技术在高位远程滑坡调查监测中的应用;三是加大远洋地球物理测量技术研发,突破船载冷原子绝对重力测量和重力梯度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