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2012质量年活动专题 > 最新报道

万里东北寻宝探秘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贾学颖 发布时间:2012-10-18

    据不完全统计,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及地质矿产专项项目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在东北共投入项目资金16.25亿元,其中:基础地质调查6.56亿元;矿产地质调查7.63亿元;其他为2.06亿元。“十二五”期间的前两年为6.65亿。

    为了落实国土部和财政部有关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管理要求和办法,推进东北地区找矿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于9月4日启动了为期12天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记者跟随专家一行——

万里东北寻宝探秘

    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虽然大小兴安岭广袤的林海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带来生机,却为地质找矿工作带来技术难题。
然而,无论是森林覆盖还是沼泽泥泞,无论是冰雪封山还是蚊虫蛇咬,再艰苦的生活环境、再艰难的工作条件,始终有这样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人,为祖国寻找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大的矿床,奉献着一辈又一辈的青春。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东北项目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殷嘉飞介绍说,2000年以来,中央财政在东北地区投入资金22.90亿元,拉动地方财政投入资金33亿,拉动社会资金    300多亿元,据初步统,大调查“十五”、“十一五”等已提交矿产地25处。其中:铁1处;金银11处;铅锌银6处;铜镍钴3处;硼矿2处;钼1处;煤层气1处。超大型矿产地区2处(金、铁各1处);大型矿产地3处(硼1处、金1处、铜钴1处);中型5处(硼1处、铅锌银2处、钼1处、银1处);其余均为小型。潜在经济价值达上千亿元。

    近年来,1:5万矿产远景调查不完全统计,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1180处,综合异常1425处,筛选了307处化探综合异常,在多宝山等地区圈定高精度磁异常243处,择优开展了异常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工作;1:1万矿产调查工作,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4785(1316)处,综合土壤异常1468处,筛选出了472处土壤化探综合异常,择优开展了部分异常地表工程验证,发现了众多矿化线索;1:5万异常查证工作虽然投入极少的工作,但是找矿成果极好,发现了大量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金、铜、铅、锌等矿(化)体、矿化蚀变带和找矿线索等。通过近年来的地质矿产调查、勘查与开发等工作,表明东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具大,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金色的希望。

黑龙江:找矿新模式层出不穷

    穿行在雨后的白桦林间,脚下的泥泞更增添了一份艰难。一座数十米高的钻塔坚定地屹立在那,见证着一个深埋地下800米的中型铁矿即将问世。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区坐落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这个在老矿床新发现的中型规模的铁矿相比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铁矿来说,是少有的富矿,平均磁性铁含量高达43%。黑龙江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于援帮告诉记者,该项目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除发现铁矿外,还伴生着一个中型的钨矿、中型钼矿和一个中型的铅锌矿,潜在价值高达300亿元。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是个40年高龄的老矿,1984年之前已经向国家提交了6400万吨铁矿石、51万吨锌、13万吨钨和9.8万吨的钼。在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对于像黑龙江这样自然境况和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条件下,要想尽快有所突破,最好的出路就是“就矿找矿、攻深扫盲”。沉睡了近30年的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又被轻轻地敲醒了。

    于援帮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在省财政的支持下,第六地质勘察院开始针对首采地段进行勘探工作。2008年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中心批准验收的资源量铁是3200多万吨,锌是32万吨。该首采地段已经转让给翠红山矿业公司进行开发利用。“按传统做法,提交完资源量报告并交由企业去开发,深部及外围的勘查工作在短期内不会再予以考虑。但是,我局通过综合研究,认为在翠宏山这个老矿区的深部和外围仍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要实现快速找矿突破,就不能按照常规出牌。”2010年,省地矿局决定自己出资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这样可以便捷地、按照需要不断调节工作节奏,对翠宏山进行整装勘查。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周亚明介绍说,对于黑龙江这样一个被定位为国家生态功能区的省份,如果交给企业按以往小而散的形式去找矿,不仅对生态造成破坏,而且很难找到好矿、大矿。“表面上看是红红火火的局面,其实不能形成规模。”整装勘察使翠宏山矿区翠中矿段以最快的速度问世。

    “从找到矿到完成详查,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预计新增铁资源量达中型以上。”于援帮告诉记者,老矿从上世纪60年代发现到2008年才完成勘探,可见,运用新的机制快速实现了找矿突破。

    截至目前,地矿局组织所属矿业集团和地勘六院两家整合自有资金8000万元投入到该项目。“除了资金上的整合,我们技术上也进行强强联合,把全局最好的技术骨干都集中到这个项目上。”于援帮介绍说,正是有一批优秀的、敢于“为人先”的技术人员,他们在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实际情况,对翠中矿段找矿勘探过程中没有动用一立方槽探工作量,而是通过先进的物探方法圈定异常,进行综合研究后,直接进行钻探风险验证。“不仅时间上大大缩短,而且没有破坏一块林地,解决了找矿与保护林地的矛盾。”

    “过去靠木头,今后要靠有用的石头。”伊春市副市长李中培感慨地说,伊春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矿业。由于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禁止砍伐树木,林区经济进入低谷。在林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矿产业为这座林业城市带来光明——鹿鸣钼矿床吸纳了当地两个林场的职工转型为矿业工人,解决林区再就业的问题。另外,矿业企业投资将原先老厂区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建设了花园般的住宅,极大改善了林场职工的居住环境,加速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当地综合服务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共2349项,投入资金总额35.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2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4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5.6亿元。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省级财政,对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周亚明介绍说,今年省财政安排地质找矿资金4.3个亿。“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地质调查,降低找矿风险。比如翠中新矿段找矿突破就应用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航磁项目所提供的资料。”但是要真正实现快速找矿突破,社会资金的投入起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今年共安排84个项目,如果在全省其他地区继续开展找矿突破,完全依靠省财政资金是不可能的。周亚明说,翠中铁多金属矿的资金+技术的整合模式为全省找矿突破起到示范作用。

辽宁:服务经济发展责无旁贷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多年高强度的矿业开采、工业开发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农业地质环境中土壤污染、养分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突出。2000年开始,辽宁地调院开始用找矿的方法服务平原地区经济发展。

    “开展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是一项为全省人民利益服务的战略性工作。”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副院长杨晓波告诉记者,2003年3月开始,辽宁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辽宁省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投资2000万元,查清了辽河流域5.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土地质量状况,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晓波说,“这项工作通俗地讲,就是为土地做CT检查,给辽河流域画出了一张体质图。”

    通过这张体质图可以看出,辽河流域大部分土地质量较好,一、二级土壤面积占绝大部分。但辽河流域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总体表现为富钾,磷氮相对缺乏;局部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利用这张体质图,省政府有效地进行了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

    “我们给原始的农产品赋予了商业特性。”杨晓波说,通过地质调查,他们规划出42万亩的盘锦大米产区。盘锦大米自古有名,农业地质工作不仅查明盘锦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而且查明大米中富含铁、钠、碘、钙、镁、钾、硅等有益元素。“如果在盘锦大米包装上注明产地背景、大米所含的有益微量元素,无疑会大大提升盘锦大米的品质形象。按此包装后仅以每公斤大米的市场售价增加1元计算,盘锦地区水稻种植农民每年的收入就会增加13亿元。”杨晓波说。

    辽河流域受科尔沁沙化的影响,辽西北地区十年九旱。这里原是玉米种植区,遇到不好的年份,往往颗粒无收。通过地质调查,他们发现辽河流域西北地区特别适合种植花生。“花生特别耐旱,而且是经济作物,以前种植面积只有300万亩。”杨晓波说:“根据调查成果,我们向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的建议,并规划出1800万亩的适合种植绿色花生基地区,相当于以前种植面积的6倍。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57亿元。”

    除了从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方面提供建议,地质调查还对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依据。

    如今的沈阳细河是一个工业长廊,有谁想到,以前那里曾经是铁西人民的菜篮子。细河是沈阳市排污的主干河流,而两侧曾经就是蔬菜基地。2003年杨晓波他们通过调查,发现这里全部是污染地,而且种植出的都是含有铬、铅、汞的有害蔬菜。“2005年,我们给沈阳市政府提出科学规划菜篮子工程,建议改变这片土地的用途,选择绿色无污染地区规模化种植蔬菜。”沈阳市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在沈阳郊区大明屯建立了一个6万亩的蔬菜产品基地,现在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亩的规模。而细河工业长廊也正在焕发它应有的价值。

    “浦和5年前不臭,10年前有鱼,如今……”凭着一颗科学工作者的良心,2007年,杨晓波给省政府领导、政府各部门领导们做了一个报告,引发了辽宁的“环保风暴”,促进了辽宁省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

    土地污染是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之后的重大生态问题,保护好辽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通过农业地质调查,我们发现辽河流域一系列重大生态问题。”2007年底,省政府作出决定,关闭辽河流域400多家造纸厂,不但炸毁一批落后工艺水泥生产线,而且重点整治了流域内工业园区。2008年初,辽宁开全国之先河成立了跨区域的辽河流域管理局,通过几年的治理,辽河流域河流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从劣五类变成五类、四类水体,促进了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变。省环保总局不但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计划,而且用3年时间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建立起绿色阻沙带。

    杨晓波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农业地质调查就是我们国土部门为土地做的一份“说明书”,我们正在探索这一成果的深化和应用,这份“说明书”很快会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会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