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建议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王琼杰
发布时间:2014-03-14
“环保问题不仅是重大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必须加强环境监管。”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直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科学支撑,环境质量的好坏靠监测数据来衡量,总量减排指标是否完成靠监测手段来度量,污染减排措施是否落实有效靠监测结果来检验。”温香彩表示,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监测行为和监测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监测数据的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科学决策、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温香彩认为,作为环境污染治理基础支撑的环境监测,由于存在如下问题,其支撑能力与环境管理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环境监测法制化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尚未出台统一、专门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二是环境监测技术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三是企业监测机构和其他社会监测机构的监管体系薄弱,其地位和功能定位不清;四是环境监督性监测经费资金保障不够稳定。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运行经费尚未制度化,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尚未建立,专项监测经费严重缺乏,经常出现‘光给任务不给钱’的现象,导致部分监测站用一定的精力搞创收,制约了正常监督性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温香彩分析说。
为说清环境污染发展趋势,说清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温香彩建议:一是国务院尽快出台《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为依法开展环境监测提供依据,为依法统一环境监测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发挥各部门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督性监测经费保障制度,保证监督性监测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确实纳入财政计划,从上至下真正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运行经费制度化,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化;四是制定企业和社会监测机构技术管理规范。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准入、监管和淘汰机制,加大对企业和社会监测机构的技术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其质量控制过程,保证各类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