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资源不能再卖“白菜价”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怀龙
发布时间:2014-03-10
“为什么我国几大具有战略优势的矿产资源,最后不能变成我们的经济优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这一现实很痛心。他认为,盲目重复建设和无序开采严重扰乱了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周中枢长期关注几大战略矿产资源的发展和国内矿业资本市场的建设。他说,中国有四大战略资源——钨、锑、锡、稀土,属为数不多的中国可以具有定价能力的战略资源。以钨为例,这一被称为“工业牙膏”的资源,在我国的储量约占60%,同时也供应着全球85%~90%的钨消费量,而且主要是原料和半成品。“大家都弄,就卖成了‘白菜价’。”
原因在哪儿?周中枢直言不讳,一方面我们没有技术优势,高档的应用材料做不了,所以必须出口;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度开采。周中枢说:“造成过度开采的原因在于,一些投资者看重眼前短期利益,不惜浪费资源,‘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对于没有生产矿山的小型钨矿选矿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普遍存在超采等问题。”
“如果能控制好,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还是大有希望的。”周中枢认为,一方面应通过企业的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在资源应用技术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换国外的技术。如果再不有所作为,让这种局面延续下去的结果,将是加剧我国几大战略资源的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当前,西方国家为获得我国廉价钨资源供应,已将我国稀土、钨、钼等稀有金属出口管理诉诸WTO,钨产品面临取消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的风险。”周中枢严肃地指出,当前到了高度重视我国战略资源管理的时候了。
他在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钨精矿主要指标及综合利用水平指标的严格管理。这既符合国家资源长远发展战略,同时也能兼顾目前钨矿山生产实际情况。参照稀土指标分配模式,将矿山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下达给各省,同时将部分指标对大型钨生产企业单列,以便各省级大型企业内部合理调配使用。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执行监督力度。对超指标开采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对无证开采小矿山执行关停,并建立长期监管机制,杜绝超采现象死灰复燃,从根源上解决总量控制问题。”
针对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建设,周中枢认为,矿业勘探和开发具有“三高一长”的行业特点,即高风险、高技术、高收益、长周期。国内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不利于国内资源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内矿业企业参与全球矿产资源配置。他建议,从构建多层次新型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探索矿业风险勘查资本对接机制、强化矿业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三方面着手,加快国内矿业资本市场建设。
“应探索建立资源、资本、资产三位一体的新型矿业资本体系,制定与国际通用标准对接的规则机构,做好矿业资本市场顶层设计与制度基础。在推进上,建议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依托已有成熟的矿交所做重点探索。”周中枢还建议,制定勘查成果、资源储量、矿业权评估等信息披露规范,在地质勘查设计、地质勘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等领域实行退出登录地质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