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聚焦两会 > 聚焦2014年两会

在调结构中用好资源杠杆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发布时间:2014-03-10
  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依然维持在7.5%左右,这说明政府已经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然成为重中之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有序。怎样更加积极有为地进,更加主动有序地退?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建言献策。而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善用资源杠杆,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化解过剩产能——形成资源要素的倒逼机制

  从钢铁、水泥等传统基建行业,到光伏等代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我国产能过剩状况可谓普遍而全方位。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再次呼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到了必须痛下决心治理的时候了。”他指出,只有落后的产能压掉了,一些先进的产能才能释放出来,应当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的情况监测和发展趋势预测,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制定调整和化解的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姜其和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剧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形成尖锐矛盾,产能过剩的现状已经不允许片面地保增长,必须坚定转型和调整的决心,在确保不增加新的落后产能的前提下,放手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化解,同时为消化现有过剩产能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要建立统一协调的产能化解政策联动机制,对重点行业产能过剩进行动态监控,增强中央与地方互动,及时发布全国及各地产能信息,疏堵结合,防止“一刀切”。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认为,造成目前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发挥市场的作用,许多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非市场因素,促成了产能过剩。

  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把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布局调整优化等紧密结合起来。他建议,政府应加快制定严格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施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鼓励企业自主淘汰落后产能和低端产能。

  全国政协委员李钺锋建议,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特别要理顺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使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够进入企业成本,形成化解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各级政府过度利用行政力量推动产能扩张、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用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全国政协委员谭凯称,新兴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多,企业缺乏内生源动力,化解产能过剩应改变产业规划、投资立项、产业布局等环节被政府包办的状况,发挥企业主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的检测和预警体系,提示预警产能过剩风险。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

  如今,我国“四化”同步推进,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传统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这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治理雾霾天气等相关政策与规划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认为,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创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普遍缓慢和滞后。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刘汉元建议,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制定刚性措施,确保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目标;同时还要提高战略定位,有效开展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呼吁,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从国家层面制定、完善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等管理办法,逐步降低风电和光伏开发成本;还应该做好能源规划和布局,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减少煤炭的直接消费,统筹阴霾治理、节能减排、优化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

  全国政协常委李成玉建议,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投资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循环利用产业园区,大力推动专业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打造行业上下游企业相互衔接、共生代谢、环境友好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全国政协委员党彦宝则建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应加快设立和用好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或直接投资等扶持。

  加强科技创新——使有限资源产出更大价值

  “今年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句话与九三学社中央提交提案建议不谋而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全国人大代表王辉认为,企业的升级、换代和转型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之路就是科技创新之路。

  科技创新有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价值。不少政协委员指出,我国有些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工艺不高,只能将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低价出口,再高价进口国外生产的高端产品,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而且根本无法掌握国际话语权。他们建议,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矿产相关新材料、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应用,加大开采技术提升和产品开发的产学研用投入。

  同时,科技创新还有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我国的矿产资源中共伴生矿较多,必须不断提高选冶工艺,才能实现多种元素各尽其用,减少尾矿的排放。全国政协委员孙朝晖建议,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强引导和支持,出台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应当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

  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汪苹建议,科技创新要盯住市场,推动科技成果在市场中的应用,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也认为,技术创新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更能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但是企业研发能力相对有限,需要与科研单位进行横向合作研发,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性、理论性和前瞻性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