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聚焦两会 > 聚焦2013年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建言

创新技术方法 消除尾矿隐患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怀龙 发布时间:2013-03-18

  “尾矿的处理应引起重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建议,将尾矿简单胶结并有计划地填充采空区,留给日后精细加工、二次开发应用。

  目前我国的尾矿库还是以堆存为主,这种做法产生的危害包括占地、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等。王梦恕说,有数据表明,每堆存5万吨尾矿占用土地1.5亩,全国每年新增各类尾矿排放量约15亿吨以上,就意味着每年需要新增占地约4万亩;尾矿库的“堆方”安全隐患极大,容易引发溃坝等事故;尾矿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成分的渗滤以及颗粒扬尘,也是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

  “当前尾矿分级浓缩技术和再提炼筛选技术成本高、速度慢,不易采用,做成建材会给建筑物带来新的污染,其用量也不大,不能很快消除尾矿。”王梦恕说。因此他建议,对尾矿进行简单胶结后有计划填充采空区。该技术将浓缩尾矿和胶凝材料配制成一定成分的充填物充填废弃的坑道和采空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充填体。每立方采空区可充填尾矿2吨左右,采空区全部充填可消耗原矿100%的尾矿量,可彻底清除尾矿。

  在他看来,这种途径一方面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采空区塌陷;另一方面为后代储存尾矿,以便日后进行精加工,二次开发。同时,他建议建立采矿与尾矿处理同步进行的制度,对随意增设尾矿库、乱占地的行为进行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