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成品油价格调涨问题,张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国的油价定价机制从1998年就开始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价格来确定国内相应的成品油价格以及其他一些化工产品的价格。国际油价有供求关系改变所引发的价格变动,也包括地缘政治造成的影响。另外也不可否认,这里面还有一些游资炒作的因素。
张平说,2007年的8月份,国际油价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47美元~148美元一桶,当然国内原油的生产成本没有那么高。在此情况下,国家财政就对国内生产的原油提取了特别收益金,就是要石油生产企业生产多少油得向国家交多少钱。这笔钱主要用于对农业、林业、渔业、公共交通、农村交通实行补贴。
“现在油价的定价机制是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如果平均油价的波动超过了4%,就相应地进行油价调整,现在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机制来操作的。”张平称,这个机制现在看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国际油价是每一天都在变动。因为时间长,就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的情况。二是设定了一个调价的油价变动幅度要达到4%。在22个工作日内,如果国际油价的波动达到4%,我们就调。如果达不到4%,油价就保持稳定,不做调整。这就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够及时反映到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上来。
据张平介绍,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了8次,调升了4次,调降了4次。成品油的消费涉及千家万户,涨价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社会上的很多批评意见,张平表示,他们都听到了,也都理解。
据张平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一是计划把周期能够调得更短一些,以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能够适应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二是准备取消4%,按照一定的周期该调就调,不管达没达到4%,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使油价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